仁立小学小一学生放学一度失踪 妈妈发文怒斥 校方反驳不尽不实
葵青区名校圣公会仁立小学爆出刚步入校园的小一学生失踪事。家长群组流传,一名小一学生周二(13日)疑似在班主任“睇漏眼”的情况下,由本来“保母车队”排到“自行放学队”,被老师带到学校旁的教堂外自行解散,该名小一生最终在区内迷路,独自站在街上哭泣,由同学家长通报才与妈妈会合。
涉事男生的母亲在网上控诉校方的安排,又指学校曾拒绝报警,又引述涉事班主任企图将责任推诿于儿子“不受控”,自行离开班房,无登上保母车,怒骂该班主任“毫无悔意”、“嬲到爆炸”。
该校副校长陈文辉向《香港01》证实曾发生小一学童走失事件,怀疑他在班主任“啱啱背住佢𠮶下,佢就摄咗出嚟。”最终跟着“自行放学队”的其他学生四散,承认带队老师未有发现事件。惟他强调校方发现事件后,已随即通知家长及通报警民关系组警长,反驳校方拒绝报警的指控,直指家长的控诉内容“不尽不实”,质疑是对涉事班主任“网络欺凌”。
据涉事家长在群组撰写的控诉文,指自己就读圣公会仁立小学一年班的儿子,原本要在周二下午12时40分下课后,排队乘搭保母车回家,但其班主任李老师却突然发现,涉事小一学生失去踪影,又指相隔35分钟后才致电妈妈通报事件。据该名妈妈引述李老师当时说法,指不知其儿子失踪的原因,仅称“学校正在揾紧”,强调学校没有、亦不建议报警处理。
失踪学童在学校几百米外林士德体育馆嚎哭
该名妈妈指收到消息后,立即放下工作到学校附近寻找儿子,最终有同学发现其儿子在离学校7分钟路程、几百米外的林士德体育馆不断哭泣,形容他“非常惊、又唔识路又唔太识表达,只站在路边喊。”
该名妈妈引述儿子说法,称跟着“自行放学队”的老师走到距离学校两分钟路程的基督教信义会天恩堂解散,惟不懂回家的路,也认不到路回校,“唯有乱行”,“记得爸爸妈妈带过他行落葵芳,所以就自己喊住行落去,行到咁上下唔识路,唯有企喺度喊。”
该妈妈称,接回儿子后已随即致电李老师,通知对方已找回小朋友,并批评涉事班主任“完全没有悔意,企图推卸责任,一句道歉说话都未有。”但引述对方反指其儿子“太心急”,自行“由班房冲落地下排队”,该妈妈批评说法“不可思议。”
家长批无老师确认学童挂心口的“放学牌”
该妈妈称,多番质问下李老师曾指自己一个人无法看顾26名学生,“所以佢几时唔见都唔知道。”家长又质疑保母车未有点齐人数,亦无老师把关确认学生挂在心口、列明“保母车接送”的“放学牌”,批评学校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今日起教导小朋友怎样放学。
副校长:正常情况下不会再三检查学童的“放学牌”
圣公会仁立小学副校长陈文辉向《香港01》证实有小一生走失事件,亦承认校学童离开课室后,在操场的老师正常情况下不会再三检查学童的“放学牌”才让他们离校。
他续指,校方初步调查后,涉事男学童本属该班第二轮放学的学生,惟在首轮放学曾走出坐位,班主任已随即要求他返回坐位,“怀疑刚才叫佢返埋位嘅时候,佢又摄咗出嚟,可能老师啱啱背住佢𠮶下,佢就摄咗出嚟”,到第二轮放学后,班主任点人数才发现男童已走失,并随即通报校方。
▼9月1日 创知中学开学有学生补做快测▼
学校:曾兵分多路寻人 过去未曾发生事件
陈副校长称,有老师认出该学童已从“自行放学队”离开,但已赶不及截停,他随即安排训导老师兵分多路寻找学生,同时通报家长和警民关系组警长,而警方亦有致电家长跟进,反驳帖文所言,校方拒绝报警之说。惟他坦言,班主任发现其学生失踪后,亦很慌张,不排除是沟通出现问题,令学童家长误解校方的处理手法。
他强调现时安排学童的做法已沿用多年,从未发生失踪事件,校方已就事件召开两次危机事故检讨会议,今日会重新教育学生的放学安排外,亦会加强教职员人手看管学童,以避免意外再次发生。
副校长:学童妈妈不断“爆晒粗口” 网上控诉内容不尽不实
他又指,昨日傍晚已看过该名家长的网上控诉内容,坦言理解家长走失小朋友后有情绪是“人之常情”,故昨午3时许已要求班主任先后在两位副校长监督下,致电家长道歉,但学童妈妈却不断“爆晒粗口”怒骂,班主任已按捺情绪不断致歉和解释,强调言辞间并无将责任推诿学童,反指家长“火遮眼”,甚么都“听唔入耳”,无法消化班主任的解释。
陈副校长批评帖文不尽不实,形容是对涉事班主任的“另一件怀疑的网络欺凌事件”,忧虑教师受事件困扰,校方已不断安抚她,但强调学校正调查事件,跟进班主任是否大意、跟不上学校的程序,不排除会训示该教师。
曾指涉事学童一家“比较特别”
他又形容,走失学童的一家都与一般学童有别,“上过或者教过嘅同事,大家都清楚家长自己本身系比较特别啲,哥哥同细佬都系比较特别啲嘅,唔系我哋正常可以想像得到”,又指走失的弟弟“佢唔系反应好快、好醒目”。
此番言论在网上引起争议,陈副校长随后再向记者澄清说法,称走失的学童由幼稚园升上小学,会“论尽啲”、需要更多关心和照顾,而昨日刚好是中秋节假后的复课日,学童需时重新熟习放学安排。
他又指,疫情下,学童上课时数较少,削弱学生基础、服从性亦较差,故校方要增加对学童的关注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