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墟硕果仅存“电机行”结业 东主:实在做不下去
上水石湖墟近年沦为水货客集散地,药房、水货店犹如“洪水”般,一步一步淹没区内老店,“一间、两间……”,再洗去街坊的集体回忆。老字号星光电器行屹立上水40多年,却抵不住租金高企、后继无人及前景黯淡的多重打击,将于本月29日结业,街坊无不惋惜。老店既卖电器,也售各式维修零件,老一辈称之为“电机行”,时移势易,“电机行”已买少见少,东主陈少权慨叹,“惋惜也没法,实在做不下去”。
星光电器行位于上水新康街,东主陈少权(权叔)三代均经营电机五金行。多年来,三迁舖址,始终留守上水,每日早上9点开店,营业至晚上8点。老板娘陈太说:“星期一做到星期七,每年只放新年,端午、清明、圣诞不关我们事。”
东主自豪:就连灯泡都有数百种
走入星光电器行,迎面而来是林林总总的电器零件,俗称“廿四味”,即是各种电机工具,种类繁多且齐全。陈太说道,“就连灯泡都有数百种”,脸上流露出一份自豪。
“电机行”投资大 买少见少
店内所有家私,由货架到工具桌,皆出自权叔的巧手。他以水电工起家,之后开舖卖机电材料,一开就经营了40年,电器、零件都有出售,权叔形容,他开设的,其实是“电机行”。“电机行已买少见少,数年间,香港电机行已少了至少四成。”他感慨,如今经营电机行至少要投资500万,然而利润却少得可怜,故年轻一辈对入行甚为却步。
零头我们都不会收,如此一来方便了客人,亦可保持原有货价。
不收零头吸引客人
数年前,区内租金已急升至一个月8万港元的水平,权叔直言,即使近一两年没有被加租,但租金仍然高企,并非小本经营的老店可以承担。“我们的货价始终如一,电芯才两元多”,权哥反问:“如何回本?”
星光电器行虽有售卖中型电器,如电风扇,电饭煲等,却只设现金交易,全因部分货物价格偏低,若增设八达通或信用卡找赎,需额外支付行政费,如此一来或要提升货价。穷则变,变则通,陈太以独门秘方招客。她说:“零头我们都不会收,如此一来方便了客人,亦可保持原有货价。”
惋惜一定有,然而做不下去,没法子。
曾经熟悉的上水 如今难以辨认
24岁的Kelvin是权叔长子,知悉星光经营困难,特意辞去原有咖啡冲调师工作,上年10月开始,每日落舖帮忙。他忆述自己4岁便随父母落舖,形容星光有如儿时的游乐园,“店内每个角落我都玩过,闭眼都会拐弯”。他不讳言,知道双亲数年前已萌生结业念头,惋惜之余,也感恩父母终可休息。
要忍痛放弃经营大半辈子的心血,权叔感慨道,“惋惜一定有,然而做不下去,没法子”。他表示,看着上水数年间风云色变,一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渐渐转化成难以辨认的模样,“我曾做过个统计,数算途经舖面的人,发现10个人中,至少有7人都不是说广东话。”
星光之名 因卖灯泡而起
谈及星光这名字由来,权叔悠悠道:“我们卖灯泡的嘛!带光给人嘛!太阳过于耀眼,月光过于晦暗,星光熠熠,一闪一烁,刚刚好。”“闪耀”40年后,星光快要陨落,灯火泯灭,何时会再度亮起?
北区区议员林卓廷亦为星光电器行结业感到惋惜,他与权叔甚为熟络。他慨叹,石湖墟内的老店已所剩无几,即使“一周一行”实施后,区内租金仍然“打横行”,从没回落,街头地舖的租金就达10万元以上,老店若要继续经营的确有困难。他称,不少老店向他透露,宁愿回到十几二十年前,没有自由行、水货客的时代,那时人流不多但租金平,只需要本地客光顾便足以糊口。
街坊:感觉不再认识石湖墟
对于石湖墟的老店一间接一间结业,林卓廷指街坊原本对当区好有感情,但现时店舖类别少,而且单一化,转述街坊指“感觉不再认识石湖墟”。
于石湖墟新财街一个阁楼经营美容生意的程小姐指,业主于农历新年前,在未经商量下要求加租50%。她指曾多次约会业主签新合约不果,故已在附近的新康街以相对较低的价钱租新舖。她指自己做街坊生意,并非想“赚大钱”,只想维系一班旧客。程小姐退租后要求取回按金亦未有回复,她对业主做法感到很无奈,并形容事件“过分”,猜测业主想收回单位,租给水货客作货仓。
林卓廷指出,区内唐楼阁楼改作货仓的情况一直存在,不但迫走租客,有时更会阻塞大厦居民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