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风球|落波被疑仓促 天文台︰风力有上落 预告设两小时缓冲
“马鞍”风球来去匆匆,天文台今日(25日)早上9时许宣布改挂3号风球,较外界预期早几小时,一众“打工仔”的台风假希望,在短短一两小时内幻灭,天文台Facebook专页亦随即惹来大量抨击意见。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李淑明解画指,由于“马鞍”移动迅速,时速高达28公里,在凌晨三四时已最接近本港,较预期提早3小时;而其采取偏西路径,最接近香港时,距离为190公里,亦较预期远。
李续说,虽然风势较预期略减,但多区仍录得烈风,甚至暴风程度的风力,跟预期接近。她指,天文台也希望尽早预告“挂波”和“落波”,让市民有足够时间准备,惟马鞍的不确定性大,风力亦“有上有落”,难精准预测落波时间,在平衡市民安全的大前题下,故“落波”的预告有长达两小时缓冲期。
▼8月25日改发三号风球后,市民在红隧轮候巴士赶返工情况▼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李淑明表示,马鞍移动时速达28公里,较一般时速20公里的热带气旋更快,故在凌晨三四时已最接近香港,较预期快3小时,而其采取偏西路径,故最接近香港时,距离香港约190公里,相较预测远。其风力明显无法与超强台风“天鸽”和强台风“山竹”比较,但本港多区均录得烈风水平,而昂坪气象站的风力更达暴风水平,跟预期相近。
李说,马鞍提早“杀到”,并非预期中的最涨潮时间,“因为最初我哋预计佢最近嘅时候,就咁啱遇着天文潮最高水平嘅时候,所以要预警提大家要防水浸,因为佢可能天文潮加上风暴潮,就可能水位会比较高”。她强调,虽然最终水位略低于预测,如鲗鱼涌的最终水位为2.7米,轻微低于预测的3米,“佢(马鞍)始终走得快都好啦,佢始终有风暴潮。”
▼8月25日早上杏花邨大浪拍岸▼
李淑明又为“误判”马鞍路径解画,李说,原先周一(22日)预测马鞍最终会在接近珠江口一带登陆,惟最终路径却“偏西咗都相当多”,相隔3日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她直言挑战极大:“我哋都成日提住个路径有好多变数,呢个都系挑战嚟,我哋之前都预计咗,所以变咗好多时,我哋都要密切监察住个情况,要去调节返。”
李︰风力有机会“有上有落” 预告会有两小时缓冲期
天文台预告早上9时至11时改挂三号风球,踏入9时许便正式落波,做法饱受批评,天文在的Facebook专页更吸过千“嬲嬲”。李淑明解释,“其实尽早预警畀市民,我哋一路都尽力做,所以唔单止话落风球预早讲,今次都见到3号风球都未上,我哋已经有个预告几时可能有需要8号风球”,强调预警是希望让市民有更多时间准备。
惟她坦言,预测的路径和风力仍存在许多变数,当中风力更有机会“有上有落”,一旦在风力甫开始下降便改挂3号波,风力突然上调时便有可能会出现危险,故在预告时会有两小时缓冲期,“好难讲话一个精准、讲到实系几多点几多分落(波),就难以做得到。”
(风力)不确定性好大嘅时候,我哋都唔可以讲得到(实际落波时间),我哋衡量过变数虽然有,但都几有数信心嘅时候都尽量早讲,挂风波就好重要,要多啲时间预备,落风球都尽量想早啲讲,但落风球一个最重要就系要安全,我哋系要好肯定个风力一定系减弱,唔会话又上又落嘅情况。
▼8月24日,杏花邨入夜后风势增强▼
▼8月24日,天文台改发8号风球▼
▼8月24日中午 “马鞍”逼近天文台发出三号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