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署大数据预测未来15至90分钟路况 供市民查询路线避塞车
港府近年力推科技应用以提升部门服务及效率,其中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联同运输署开发交通预测系统,利用大数据推算未来15至90分钟内路况,市民可于“香港出行易”查询路线避免塞车。
环保署亦透过深度学习分析声纹、图像数据,开发非法改装车辆侦测器,成本可低至传统器材的百分之一。资科办表示,新一代政府云端平台可为部门缩短开发时间,已累计支援15个大数据分析项目及逾350项数码政府服务。
运输署高级工程师(智慧出行部)陈锡镇介绍,今年6月推出的交通数据分析系统整合即时车速、路面事故资讯、过往交通纪录、实时及预测天气数据等,除了可展示实时交通状况外,亦可预测未来15-90分钟的道路车速及行车时间,更可进一步分析交通事故及恶劣天气的影响。
预测15-90分钟内路况 助市民规划路线避塞车
应用方面,现时预测数据已用于内部交通管理及巴士改道等,市民亦可于“香港出行易”手机应用程式作路线搜寻,当选择出发时间后,系统会自动预测相应的行车时间;另外亦以开放数据格式发布,供开发者、物流业界等使用。
⬇️“香港出行易”路况预测用法⬇️
现时运输署智能运输系统,有在主要干线道路装设交通探测器收集行车数据,当中蓝牙功能曾引起私隐疑虑,不过探测器仅覆盖本港25%路段,署方当时指已作私隐风险评估,运算后资料亦会自动删除。而新推出的交通预测系统除使用探测器数据,亦以巴士及绿色专线小巴到站时间推算路段车速,足以涵盖本港70%路段。
“政府都用到开放数据”
资科办总系统经理(数据分析)赵善衡表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开放数据,而“政府都用到开放数据”,如这项目中就使用了巴士及小巴的数据改善交通。他亦指,新一代政府云端平台能为部门缩短3-4个月开发时间,可推动更多创新应用,累计已支援15个大数据分析项目及逾350项数码政府服务。
声纹分析非法改装“死气喉”车辆准确率九成
另一例子是环保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低成本非法改装车辆侦测仪器。资科办系统经理(数据分析)吴文婷介绍,系统器材包括收音器、拍摄路面及车牌的高速摄影机等,并利用政府云端平台的深度学习功能分析路面嘈音声纹数据,以侦测非法改装“死气喉”的车辆,准确度达90%,而每个成本仅约1万元,是传统器材的百分之一。不过项目仍于实验阶段,且涉及执法,尚待多部门探讨实际应用。
新技术成本只需传统仪器百分之一
大数据分析亦可应用于城市安全范畴,如土木工程拓展署利用机器学习评估山泥倾泻风险,配合工程师专业知识,以适当安排斜坡维护。创新技术也有助提升资源运用效率,近年多个政府部门推出聊天机器人,由资科办整合成可共享的聊天机械人基础系统,包括可共用自然语言处理引擎、知识库等,降低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