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7月录逾20个热夜 学者:杀伤力更大 唯严重性一直被忽视

撰文: 马炜杰
出版:更新:

天文台录得本港今年7月有超过20个热夜,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刘家麟在电台节目中指出,热夜其实比日间的炎热杀伤力更大,因并非直接热死,而是太热睡眠质素差,令日间累积的热力无法消散,休息不足的疲倦亦会引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从而诱发不同疾病,但热夜对健康影响一直被忽视,因不少人认为夜晚没有太阳不会太热、变得毫无戒备。

▼7月26日 酷热天气警告生效第12日▼

+3

刘家麟表示本港高楼大厦多,遮挡海风吹入,加上建筑物料储存热力,受热岛较应及酷热天气热响,人体更难散热,严重可影响健康,导致中暑、热衰竭甚至诱发心脏病。他提到中大进行的极端高温天气与健康风险研究,发现连续五日热夜的死亡风险增加百份之六,当中女性及长者更易受影响,因女性生理结构上脂肪比例较高,阻碍人体散热,而长者身体机能及排汗能力差,或有长期病患都会增死亡风险。

热夜其实比日间的杀伤力更大,刘家麟称,因并非直接热死,而是太热睡眠质素差,令日间累积的热力无法消散,休息不足的疲倦亦会引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诱发其他疾病。他又提到香港的热岛效应下,市区比郊区高四度,严重性一直被忽视,不少人误以为夜晚没有太阳不会太热,他担心未来热日同热夜会越嚟越多,持续时间更长,令市民健康风险增加。

刘家麟在电台节目中指出热夜其实比日间的杀伤力更大,但严重性一直被忽视。(中文大学网页图片)

要长远改善城市过热环境,以避免酷热天气带来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刘家麟表示,首要是合理规划城市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发展,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考虑顺应风向,沿海地盘的设计要令海风可以吹到城市内部,以增加通风流与透风度。此外,亦要增加市面绿化面积,为市民环保降温,政府应立例及以其他措施推动相关发展。

刘家麟亦鼓励发展商从市民角度出发,建筑设计及营运同时,纳入方便市民避暑的设计及设施,如在建筑物外墙加入遮阳与绿化设计,以及在商场增加坐椅让市民避暑休息,亦可增加饮水机方便市民补充水份。楼宇设计上,发展商与政府都可以加以改善,如使用浅色外墙涂料,增加对流窗及可开启窗户面积,减使用落地玻璃与密封玻璃,同时可因应座向设计窗户同遮阳装,并避免窗同冷气机散热位置太近。

市民亦可做好预防措施,应避免在高温下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留在树荫及有盖的地方,避免太阳下曝晒,同时亦应经常补充足够水份。在室内时应在适当时间拉窗帘遮挡阳光,并保持空气流通,气温最好在28度以下,湿度最好在70度以下。另外,晚上都要注意降温,“有觉好瞓先算系真正休息”,提醒不要等口渴才饮水,如有能力更可在个人层面上减碳减废,支持环保,饮食上多菜少肉亦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

▼7月25日 天文台再录得35.8度高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