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受情绪困扰休学两年 乐观父亲求助伴爱女重返校园

撰文: 韦景全
出版:更新:

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作为父母,相信定能切身体会个中意思。五十岁的爸爸Jay育有两个女儿,六年前大女因受情绪困扰而休学,其后透过参加各种辅导计划,情况大有进步。这段经历令Jay领略到,最重要是给予孩子多点空间、时间和信心,才能慢慢助女儿重返校园,而亲子关系亦会得到改善。

撰文:香港小童群益会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中学) (“携晴@社区”计划)

▼4月11日 教育局公布学校4.19起复课▼

+2

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作为父母,相信定能切身体会个中意思。五十岁的爸爸Jay育有两个女儿,六年前大女因受情绪困扰而休学,其后透过参加各种辅导计划,情况大有进步。这段经历令Jay领略到,最重要是给予孩子多点空间、时间和信心,才能慢慢助女儿重返校园,而亲子关系亦会得到改善。

抗拒上学的导火线

面带微笑的Jay,给予人的印象是位非常慈祥的爸爸。他形容两个女儿由小到大都十分乖巧,虽然性格比较内向文静,不擅于表达自己,但一家人关系融洽。而女儿们由小学开始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大女中一时发生了一件事,导致她抗拒上学。

Jay忆述有天大女对他说在学校被同学打。之后学校联络Jay,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发现原来是当日大女不小心大力拍打同学,令对方大哭。

“佢(大女)真系一心想嗌同学,或者真系大力咗少少。其他同学见到你‘打人’,就围住话佢,𠮶时佢感觉好唔开心,压力就出咗嚟。”

女儿确诊亚氏保加症

在发生“打人”事件后,大女开始逃避上学,及后更躲在学校隔壁的图书馆,拒绝回到校园。当时夫妇二人联同学校社工陪女儿回校,留意到当她踏进校园时表露得非常紧张、害怕,Jay表示“可以想像件事影响佢几深”。

大女持续抗拒上学,学校社工转介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后来诊断患有抑郁症及亚氏保加症—一种属于自闭症谱系的发展障碍。Jay和太太开始阅读大量有关自闭症和抑郁症的书籍,希望可以更了解女儿的情况。

尝试强逼女儿上学

停止上学后,Jay形容大女每日都“披头散发、一日瞓觉瞓到黑,瞓醒起身食,食完就瞓。”考虑到女儿当时年纪还小,妈妈曾经尝试哄她,又“逼佢、扯佢返学”,但大女仍然无动于衷。同时,她由从前一直累积对父母的不满,亦一下子爆发出来。

“开始数返以前妈妈点俾压力佢,觉得对佢唔好,好唔理解佢。但佢之前又唔会讲出嚟,收埋晒喺自己个心,所以变咗我哋都唔知。”

两夫妇与大女的关系也随著变差,Jay忆述:“最困难系冇对答,你不断同佢讲嘢佢都唔睬你,冇反应、冇交流。”

参加辅导计划后逐渐改变

为了帮助女儿,Jay和太太想尽办法,包括带她看临床心理学家,又尝试过认知治疗、催眠治疗,但始终没奏效。后来Jay的太太致电香港小童群益会的家长辅导专线,在社工的建议下,大女参加了“携晴@社区”计划。Jay亦见女儿的情况渐渐好转。

“由开头见佢成日匿埋喺房度,披头散发,有时牙都唔肯刷,凉都唔肯冲,去咗‘携晴’后开始有啲动力,之后都唔需要我哋带佢,佢自己肯搭车出去中心。”

从女儿及社工的反映,Jay得知在活动中,女儿感受到包容、接纳及尊重,并逐步开放自己,与人连系。相隔两年后,女儿愿意再次接触社会,情绪大有改善。Jay和太太便安排她重返校园,转到新学校重读中一适应。虽然第一年大女仍未习惯,但由第二年开始,终于慢慢回到正轨。

摸索合适的沟通模式

Jay和太太及女儿的亲子关系大有改善,父母的付出真的很重要。Jay学习到要给予女儿多点尊重及接纳。

“而家有倾有讲,倾开佢有兴趣嘅嘢佢就会主动讲。例如呢排见佢成日上网玩游戏,问佢玩咩,虽然唔明白,但照听,由得佢讲,佢就会觉得你肯听佢讲,而过程中都会俾啲称赞佢。”Jay发现,只要愿意踏出一步尝试了解子女的兴趣,就能打开话题匣子。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可能不同。但Jay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习放下“身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夫妇之间的目标和步伐要一致,互相支持,才能带子女走出困境。

聆听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自疫情爆发这两年多以来,学校不时停课,负责“携晴@社区”计划的黄姑娘表示这段时间收到家长求助的数字增加不少,大部分都是子女抗拒上学。她指家长面对这些情况有担心、害怕的情绪全属正常。

“有时家长会用扯、逼、闹的方法,希望仔女返学,但要留意,有机会会出现彼此责骂、肢体冲突等反效果,令彼此关系恶化。曾经有一位年青人表示‘情绪困扰令自己返唔到学,其实都好难受。最希望被家人明白、理解,听吓我嘅心声。’建议家长可以先了解吓仔女唔返学背后嘅原因。有需要时,可以揾人倾吓。”

很多时子女未必会立即吐露原因,黄姑娘认为家长不应抱著“仔女系懒、曳”等的心态去面对,“要平心静气地聆听佢哋嘅心声、同佢哋沟通”。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气馁,黄姑娘叮嘱爸爸妈妈要抱著乐观的态度,正如Jay所说:

“你再气馁都帮助唔到件事,唔好气馁,咁先帮到佢。你话小朋友嘅健康定系读书重要?个人健健康康,冇病冇痛,读书咪最多返转头读。先解决佢嘅情绪同心理问题,系比较重要。”

关于香港小童群益会“携晴@社区”计划:

此计划承蒙 凯瑟克基金赞助及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支持,并于2018 - 2021年期间推行。在包容及互助支持的气氛下,透过不同的手艺或运动工作坊,支援一群受情绪困扰而暂时休学的年青人,安顿烦躁不安的心灵,重新认识自己,找回方向继续人生路。此计划亦有提供支援予家长。

更多关于香港小童群益会“童你心”家长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