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费今公布 试验住户:厨余多 配套不足 应设厨余处理厂
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讨论多时,环境局今将提交计划法案,并公布收费详情,预料参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议,三人家庭每月收费30至44元;工商业废物每吨按量收费400至499元。
有环团成员参与垃圾收费试验计划指,家人被每月90元垃圾费吓怕而提高回收及减废意识,惟家庭厨余量占三成,难以节省垃圾费,若无配套设施处理,实难有成效。
环境局今日将就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计划提交征费详情,预料参考早前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议,收费机制,会分为“按袋”及“按重量”收费,大部份住宅楼宇会“按袋”收费,即住户购买专用垃圾袋,待收集后交食环署处理;由于预计法案审议需时一年,立法通过后,社会约要一年至一年半准备,征费计划有望2019年下半年正式推行。
为了解情况是否可行,环境局去年五月资助非牟利机构和团体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社区参与项目”,于各类住宅及非住宅作试点,让市民及早体验废物收费,从而制订所需的筹备工作。
试验计划按环保署设计的家用专用垃圾袋,分为背心袋及平口袋,容量包括5、10、15及20公升;每月收费由22.5元至90元不等,即一个5公升袋征费0.75元,最大20公升袋为3元。
以三人家庭为例,平均每月垃圾费为30至44元,每日开支为1元至1.46元,每人每日最多也是交0.49元。而“按重量”收费方面,主要适用工商界中,聘用私营废物收集商将废物直接送往堆填区或废物转运站。
居住的葵涌新葵兴花园的绿惜地球项目经理袁颖欣,于去年9月至今年3月有参加垃圾收费试验计划。袁的七口家庭,大部份垃级为中午、晚的剩菜、汤渣、生果皮,占整体垃圾量三至四成,故每日要弃置一个满装的15公升垃圾袋,“屋企每晚煲汤,若将厨余分开装,其它垃圾就可改用10公升袋。”惟计划限制家庭每月领取30个垃圾袋。她指,家中空间不足以添置厨余机,屋苑亦缺少厨余处理设备,希望政府能尽快成立厨余处理厂。
她又指,初时家人选用最大容量每月收费90元的20公升垃圾袋,“发现垃圾费都几贵,而且20公升袋比普通垃圾桶大很多,第二个月改用15公升后都够用。”而家人收到每月模拟垃圾费账单后,对回收胶樽等废物意识有增强,“相信到真正收费时会有更多动力(减废)。”袁颖欣又观察邻舍使用专用垃圾袋情况,“大家都是装满袋,未见过不够装,要用胶纸封口。”
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表示,“提高垃圾袋收费能增加减废诱因,大家习惯减废后,垃圾袋开支便可减少,同时须加强执法。以2003年提高乱抛垃圾定额罚款为例,部门加强执法下,乱抛垃圾情况大为改善。”他续说,政府在收费初期可考虑向综援、三无人士等,免费派发适量垃圾袋;而在法例实施过度期间,可成立减废大使作宣传教育,亦可在公共垃圾黑点适当设置CCTV监控。
参考其他地区垃圾征费状况,台湾台北市及新北市分别于2000年和2010年起,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住户每月垃圾费由逾一百元台币(约25.3港元),降至现时约三十台币(约7.6港元),人均垃圾收集量大减七成;而韩国首尔于1995年起实施垃圾收费,最初非法弃置垃圾检举多达逾百万宗,及后当地设立举报机制,至2004年减少至13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