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跃进推动隔离病房发展 组装合成或充气病房便利兴建移动
一场世纪疫症令全球医疗机构对防治传染疾病的方法及设施有更严格要求,尤其隔离病房等标准更较昔日大大提高,包括换气量及负气压要求。笔者早前提及,本港隔离病床数目在2003年沙士后大幅增加,但数量远远不足以应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而这次疫情下,本港能迅速增加抗疫能力,主要依靠快速改建普通病房作隔离,加上国家援建大规模组装合成方舱的支持,才可渡过难关。近年海外更出现以充气塑胶建成的隔离病房,设施可在更短时间建成,长远有助应付突如其来及不同情况抗疫需要。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上任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梁
本港隔离病床数目由2003年“沙士”前的177张,大增至今已改建有过万张以应抗疫之用,亦设有大型临时社区及方舱式隔离中心等。除改建外,加设正式高规格隔离设施亦不可少,有关构思相信在两个医院基建十年发展计划中会有不少著墨。而加强抗疫力措施亦包括笔者前文曾提及,首创的可转换式隔离病床设计,如治疗需求减少则可转换回普通病房供一般病人使用,大大提高医院病房调动的弹性。
在隔离病房设计上,一般人多以为一定是使用负压系统运作控制气流方向,此类病房可防止受污染的空气流出病房以外,同时确保室内换气量高,有助将病毒稀释。但其实亦有隔离病房以正气压操作,部分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如烧伤及曾接受骨髓移植病人等比较容易受感染的一群,他们所需的隔离病房要确保室外空气不会随便留入房间,减少患者感染机会,故会用上正气压系统。
不过,若有容易受感染患者同时被确诊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难题便出现了,应使用哪一种气压装置?此特殊情况便需一款特别设计、设有“前室”作缓冲区的隔离病房。此类隔离病房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公用走廊、前室及病房,病房属正压设计,当病房门打开时,空气会随著气压由病房流向前室,这些可能带有病毒的不洁空气会在前室被抽走,因此前室需设较强的抽风系统,同时空气亦借此由走廊公用位置抽进前室,并透过抽风扇抽走。
因此,病房内的不洁空气不会流入公用走廊,而经抽风系统过滤及抽走;同样走廊的空气亦不会流入病房,以确保病人不受其他病毒感染,这设计更会配合双重联锁门作控制,确保两边门不会同时开启。
在沙士后笔者研发出“可变身”式隔离病房,可随时按需要由普通病房转换至隔离病房,“变身”时间只需不到72小时,特别适合在确诊个案突然大幅上升的情况使用。当局亦可根据在北大屿山设有由国家援建的临时隔离病医院为蓝本,以组装合成方式建成,同样可缩短建筑期,相信可适时推出作抗疫。笔者与一些业界也设计有以组装合成建造的高规格隔离病房。
此外,德国近年亦推出以充气塑胶建成的隔离病房设施,兴建时间可与使用组装合成方法比较,笔者认为本港亦可作借鉴,因其结构相对较轻便,方便搬运到不同地方使用。整体来看不同的隔离病房设计及建造方法可给予当局在疫情突然加剧时,以多元化隔离设施去处理大量住院者的需求,不会受制於单一的供应渠道,对抗疫工作会更为顺畅。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亦刚刚卸任工程师学会会长一职。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