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开幕|近千文物续抵港国宝首曝光 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登场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开幕,故宫博物院合共914件的外借藏品正陆续抵港。博物馆于社交平台公开珍品运抵本港及开箱情况,馆方更首度披露,属“国宝”级别的一级文物共166件,占外借展品总数18%,包括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清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等,其中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更别具意义,近代曾辗转流落日本,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成功竞购,此次为其首度于境外展出。
馆方另预告即将公布门票详情。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12月落实建馆,由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赠35亿元兴建,前后历时近六年,料将于今年7月开幕。(资料图片)
近千件故宫珍藏陆续抵港,并已运抵博物馆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FB专页发帖,指近千件故宫珍藏经已陆续抵港,并将于7月分阶段展出914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出境外借。馆方指,这批珍贵文物种类丰富、名作云集,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展品精选自故宫逾186万件藏品,“可谓千里挑一,其中属‘国宝’级别的一级文物共166件,占外借展品总数18%,绝大部分珍藏瑰宝更是首次在香港公开亮相。”

帖文又预告即将公布入场及门票资讯,“诚邀大家7月亲临香港故宫一睹文物之美。”馆方更附上部分即将登场的外借藏品,包括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款桐荫仕女图山子,以及元朝的朱碧山款银槎。

▼故宫博物院近千文物抵港 即睇部分国家一级文物珍宝▼

+20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研究与文保人员联同故宫博物院布展组专家们,为刚运抵的故宫借展文物进行点交和状况检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博物馆另出稿表示,该914件珍贵文物已获中央政府批准赴港,将于今年7月在香港故宫开幕展中亮相,并涵盖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各大门类,有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代建筑等,其中开幕展之一“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汇聚35件远至唐宋时期的书画经典名作,是近15年来故宫所藏古代书画瑰宝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展览。各文物将于5个开幕展陈列,当中以展示帝皇帝后朝夕活动的“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数量最多,共319件。

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曾辗转流落日本,国家文物局于 2002 年成功竞购此作,后由故宫博物院收藏。(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166件国家一级文物中,包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摹本)、南宋赵伯驹(传)江山秋色图卷、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其中江山秋色图卷曾被溥杰于1992年被携至长春,东北解放后上缴人民政府,存放于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1959年拨交故宫博物院;行书研山铭卷则由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的米芾大字挥毫,本件原作一直秘藏不录,直至近代辗转流落日本,并由国家文物局于2002 年竞购,后由故宫博物院收藏。此次为其首度于境外展出。

宝玺是体现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政治象征,将于香港故宫展出的清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以玉石雕刻,纽的形状为象征帝王的龙。(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清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亦是焦点之一,宝玺是体现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政治象征,历代宫廷中皆有专职官员负责典守印玺,并据皇帝的旨意用印。

馆方指,914件文物在香港故宫的展期由一个月至超过一年不等。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文物需要轮换展出。例如古代书画等纸质或绢本文物,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一至三个月,部分文物展品在今次展出后,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各展厅将展出故宫博物院合共914件的外借藏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其他已于官网曝光的精选藏品则包括清康熙或雍正时期的博古思幽《十二美人行乐图》、元朝的“剔红漆水仙花纹盘”及清乾隆时期的“乾隆款画珐瑯八棱开光山水花鸟图提梁壶”,另包括李嵩《花篮图》及郎世宁《乾隆帝盔甲乘马图》等。

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FB专页图片)

▼5月10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度开放予传媒导览▼

+15

▼5月10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度开放予传媒导览▼

+29

▼2022年4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