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袋税|拟增至$1 最快今年底实施 免费“平头袋”拟取消
环境咨询委员会今日(16日)举行会议,讨论“优化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及“管制即弃塑胶计划”。环保署建议将现时5毫子胶袋收费增加一倍至1元,并取消现时对冰冻或冷冻食品,以及已被非气密包装完全包裹食品的豁免安排。
环境咨询委员会主席黄远辉认为,提高公众意识远比加价重要,“唔系1蚊入唔入肉嘅问题”,他又发现市民取用超市“平头袋”情况普遍,甚至比取用购物胶袋更严重,希望新措施可以减少胶袋弃置量20%至25%,“笠咗平头袋,水珠都系会走出嚟,实际上无作用,不如用个保鲜袋,笠晒入去返去再清洗”。他又关注商场免费派发雨遮套,认为有需要取消豁免。
鸡蛋有盒不获豁免 买蛋挞仍可免胶袋费
环保署助理署长(废物管理政策) 李可期表示,现时胶袋5毫子征费已沿用多年,认为有需要检视,澳门早年已调升至1元,“5毫子不可同日而喻。”就限制交易时索取一个免费胶袋,她指部份商品本身有盛载物,如蓝梅、鸡蛋已经有盒,但如蛋挞只有一张纸托,就会获得豁免。署方会采取先订立后审议,预计下个月交立法会审议,盼今年年底实施。
黄远辉:征费非要做到滴水不漏
环境咨询委员会主席黄远辉认为,减少胶袋应从教育着手多于加价升幅,“1蚊入唔入肉?2蚊又入唔入肉?一家人买3个饭盒,系可以拎3个胶袋,但如果一个袋可以装得晒,咪用一个胶袋啰。”他又强调,“征费唔系要做到滴水不漏,收费有几肉痛,反而系公众教育,环保系每个人责任,就算无法例,都可以自己规管。”
据环保署数字显示,现时本港每年弃置约40亿个胶袋,不少委员质疑,胶袋征费后数字不跌反升,认为政府应制订“关键职效指标”(KPI),预计每年减幅,而非每10年加5毫子。
环保署副署长(减废及特别职务) 陆嘉健认同,应透过公众教育减少使用胶袋,“钱唔系问题,系想市民明白胶袋有价,每掉一个胶袋,系要100年先分解,呢个就系代价。”他重申,署方一直有制订KPI,但疫情下胶袋弃置量意料之外,会再作检讨。
陆嘉健又提到,明白市民购买冰鲜食品会出“倒汗水”,但认为这是购物习惯,宜自备购物袋盛载,他不同意因食品“黐𥹉𥹉”就要用胶袋,强调这是生产商包装责任,希望公众理解。
另外,环保署助理署长(减废及回收) 方健华表示,近年即弃餐具弃置量有上升趋势,2020年塑胶餐具弃置226公吨,比2019年上升三成,估计与疫情下与市民经常买外卖有关。
黄远辉倡雨遮套都要交胶袋税
黄远辉在会议结束后会见传媒,他指如果加费后未有明显效果,政府不排除再加价,但重申长远应教育公众有环保意识。他指现时市民会自备购物袋买𩠌,但盛载急冻品的“平头袋”使用量更多,期望落实新措施后,能在一年内减少20%至25%胶袋量,“笠咗平头袋,水珠都系会走出嚟,实际上无作用,不如用个保鲜袋,笠晒入去返去再清洗。”他又关注商场免费派发雨遮套,认同有需要取消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