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急症室医生何晓辉亲解第五波疫情 在员工大会流下男儿泪原因
第五波疫在3月初到顶峰,一日七万多宗确诊个案,多间公立医院不胜负荷,伊利沙伯医院更是重灾区,最高峰时逾四百名病人滞留在急症室。当时曾在医院一个员工大会上流下男儿泪的何晓辉医生,行医36年、是伊院急症室顾问医生。最近获颁医管局2022年杰出员工奖,提及当日泪洒当场,他剖白并非因为个人压力,而是因为看到同事工作辛苦,故一时感触,又坦言同事从来没有放弃过,没有人是逃兵,“大家都系尽做”。
曾见证嘉利大厦火灾、沙士袭港,到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患者逼爆医院,现年60岁的何晓辉已届退休之龄,原本在农历年前休假的他,本应在4月30日Last day(最后上班日),但由于2月中第五波侵港,伊利沙伯医院工作繁忙,于是他再度返回医院帮手,并决定延迟半年退休。
落泪非因工作压力:见到同事辛苦一时感触
今年在3月医院的员工大会上,何晓辉落下男儿泪,片段在网上流出,引起不少回响。他近日因获杰出员工奖而接受传媒访问时坦言,当日并非因为个人压力而落泪。他说,当日是因为看到同事辛苦,一时感触。不过,对于当时医院服务爆煲,患者在病房要与遗体共存的恶劣环境,他就不欲再多谈。
做医生咁多年都冇乜压力,做医生预咗有啲时候冇得放工 ,有时做唔晒就夜啲放工...当日系因为睇到同事辛苦,一时感触。
第五波疫情杀到,何晓辉认为同事气馁,并非因体力难支撑工作,而是因病人数量太多,“可能已经做咗10几个钟,仲见到病人处理唔到,或者已经处理咗,但仲未上到病房。”因产生无力感,继而感崩溃。
因为collapse(崩溃),即是放弃,大家没有放弃过,虽然大家有少少沮丧,但都继续工作,无做逃兵。
不过,在何晓辉眼中第五波疫情,并未令医疗系统崩溃,医管局当时容许染疫员工如7日内无病征,可以返回工作岗位,但他强调,“未见过一个受感染同事,超过7日唔返工。”
▼3月9日 伊利沙伯医院转移院内非新冠病人▼
面对疫情、灾难威胁预防是重要一环
“见惯大场面”的何晓辉认为,不论是疫情或灾难事故,预防都是重要一环,“最好件事唔好发生”,正如当年嘉利大厦大火死伤惨重,若大厦防火问题得到处理,就不用有这么多人丧命。又正如第五波长者若有针,可减低死亡率,惟很多时“现实不会跟计划进行,事情一发生大家都系尽做。”
吸取第五波教训,何晓辉相信第六波会处理得更好。因第五波已有亚博治疗设施、其他社区隔离设施,加上接种率大升,相信有第五波经验,无论在设施、人员、心态,第六波均有信心可好好处理。
何晓辉1986年医科毕业后,即加入伊利沙伯医院工作,在机缘巧合下加入急症室发展创伤服务。回忆起刚毕业时,做实习医生仅3个月,当时发生了一宗交通意外,一名Van仔司机失事撞向围栏,被铁通插穿肚。
“凌晨3、4点畀人call去睇症,个伤者打横送嚟,一开始仲以为有条尸瞓咗喺度。”何晓辉形容当时手足无措,幸而最终都可以救回伤者。自此之后,他开始觉得创伤服务值得做下去,因此在1994年转到急症室工作。
要保持热心帮助病人的心态
何晓辉认为做医生态度最重要,因为行医不仅要具备知识及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态度,无论对自己、病人或同事。尤其是对病人,身为医生应为病人著想,“真系要适时畀意见病人同家属” ,提供最好的选择方案,而非“将个波抛比佢哋” ,保持有热心帮助病人的态度,“病人系能够感受到”。
虽然已届退休之龄,但他直言,因为太太尚未退休,之后可能会休息一两个月,再返伊院继续做临床工作,惟不会再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
▼3月4日 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