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滑翔伞爱好者遇怪风失踪 调查报告指因天气恶化失控撞地面

撰文: 钟妍
出版:更新:

2018年8月滑翔伞爱好者钟旭华,于台风“山神”靠近本港期间,起飞后失踪,搜救5日后寻回,送院后不治。
民航意外调查机构发表该宗事故的调查报告,指出钟旭华料因突然恶劣的天气,在云层中未能看清,无法有效控制滑翔伞,导致滑翔伞撞击地面,造成身体多处受伤。
报告建议民航处鼓励滑翔伞飞行员,起飞前作风险评估,并携带位置追踪装置。意外后,香港滑翔伞协会亦推出GPS追踪装置。

民航意外调查机构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41岁的钟旭华于2018年7月22日约下午1时50分起飞,至当日晚上7时34分,被其他飞行员发现其电单车仍在而报警。相隔5日,7月27日早上11时47分,飞行服务队于大东山寻回,送院证实不治。

解剖报告指出,钟旭华左下肢、胸腔及腰椎断裂,脊髓、肺及右肾都有受伤,指死因料为身体多处因硬物撞击受伤,并预计在7月27日被寻获前的数天已死亡。

回顾【专页:钟旭华搜救】报道

+2

警方接报后组成一支跨部门搜救队,并按钟旭华的手机的电讯商发射塔讯号定位,决定搜救行动的方向。报告指出,发射站未有完全覆盖南大屿山,致以手机讯号找出指定地点的可靠度较一般市区低。

钟旭华的妻子在意外后曾接受《香港01》专访,指出警方依赖电讯商手机讯号判断位置,集中搜索芝麻湾,至家属登入丈夫的Google手机纪录分析到在大东山的定位后,翌日才找到。报告指出,钟的家属于7月25日建议警方寻求Google协助,以取得钟旭华的位置纪录,只要用户有登入Google帐户,并有启用位置记录功能,只要其手提装置有保持开着,就可以即时追踪到其位置。

家属在朋友协助下,成功在7月26日取得有关资料,并经分析后找出两个可能位置,并在同日下午3时42分通知消防处搜索指挥。消防处当局则指,在当晚8时43分才收到有关资讯,并于翌日与飞行服务队前往该位置,并发现钟旭华。

钟旭华被发现时,滑翔伞状态良好,只有一个1厘米乘2厘米的小洞,而备用降落伞则未曾使用亦没有异常;而头盔在钟被发现时已松脱,跌落在滑翔伞与钟旭华之间,未有明显破损。钟的相机虽被寻获,但16段影片均为其生前较早时间拍摄,并无记录意外发生时的画面;他身上另外有一部平板电脑、手机及一部无线电收发器,所有装备及仪器经检查后,证实状态良好。

数据显示落地前再遇到上升气流

钟旭华身上的垂直速度表有GPS功能,记录他最后飞行的路线。报告指出,他起飞后向南面飞行,并与另一名较早前起飞的飞行员一同逆时针上升转了3圈,之后他继续向南面长沙泳滩进发,并在丽滨别墅上空,其后转换飞行轨道至东面前行约350米。他在64秒之间逆时针转了8个圈以旋转降落但无效,高度不跌反升,并向东北方的大东山南面移动。他曾一度转200度角,数据显示滑翔伞曾部分坍塌,其后钟再向北面的山边飞行,报告估计是在云中,导致无法向南面飞行。数据又指出,他或在落地前再遇到上升气流,有机会令滑翔伞塌下,而钟最后撞上山。

调查报告认为,酿成这次致命意外的原因,可能是飞行员在天气迅速恶化下,失去对滑翔伞的有效控制,导致滑翔伞撞击地面,造成钟旭华身体多处受伤。

钟旭华事故期间的飞行路径。(调查报告图片)

有4名当日同于南大屿山起飞场的飞行员接受调查访问,有飞行员指,最后看到钟旭华在屿南道丽滨别墅上空,并正因强风紧急下降至长沙泳滩,指当时钟并不是在云层中。同一飞行员亦指出,当日于钟旭华起飞后约5分钟出发,当时与云层仍有一段距离,但感到风力增强,决定在长沙湾降落,惟期间风向转变至西南偏西,他亦被吹向贝澳,形容降落期间颠簸,最终无法降落贝澳,而在附近的灌木上降落。

报告提三安全建议 飞行员携带GPS追踪装置

报告指出,当日天气由热带风暴“山神”影响而不稳,多云并有阵雨及雷暴天文台曾于当日下午2时发出雷暴警告,料在大屿山一带有雷暴至下午4时。翌日天文台悬挂一号风球。而天气恶劣致在大屿山高地搜救有困难,能见度低,至7月27日天色转清,才可以出动飞行服务队直升机,在大东山南面搜索。

调查组提出三项安全建议,供民航处及负责搜救行动的部门跟进。意外后,香港滑翔伞协会亦推出GPS追踪装置,能够侦测飞行员的位置,而装置启用后,飞行员的GPS可以在网页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