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设热线支援确诊者 抑郁症妈妈压力爆煲 开导后弃自杀念头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变种病毒Omicron今年初袭港后,触发第五波疫情,确诊数字几何级飊升,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医院管理局二月中推出医疗查询热线,解答确诊者的疑难,高峰期开设逾180条热线,截止上周三(20日),共合处理逾6.7万宗查询个案。
有参与计划的职业治疗师表示,犹如“杂牌军”的团队,却能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同事施展浑身解数协助确诊者,最深刻是有患抑郁症的妈妈,染疫逾一周仍未痊愈,被丈夫责怪无法照顾孩子而萌生自杀的念头,同事反复致电该病人开导她,才将她从死亡边缘救回。
疫情高峰期时,热线中心不胜负荷,市民致电多时仍未能驳通,惹起不少怨言,更有病人以粗言秽语责难职员和义工,惟有即将毕业的准护士却无惧挑战,从病人一连串的怨言中,找出其诉求,成功“拆弹”,成为他毕业后应对病人的秘诀。

医管局在2月15日起,设立医疗查询支援热线(电话:1836 115),朝八晚十运作,解答确诊人士的医疗查询,以及提供感染控制的建议。热线设立初期,只有医管局员工为病人提供服务,惟随着服务需求增加,护士学校、大学护理及相关医疗学系均加入热线的义工团队提供协助,至今共有10多个接听中心,包括九龙医院及四间护士学校等,疫情高峰期设有182条热线,每日接听的查询多达3000宗。

青山医院高级个案经理(一级职业治疗师)赖雅伦表示,在情人节2月14日起加入医疗热线团队,与来自不同联网的专职医疗同事,一手一脚设立首个、位于九龙医院的热线中心。

我哋自己笑啦,就话系杂牌军嚟,但系我觉得系个全能团队,因为里面所有嘅专职医疗同事都喺度。
青山医院高级个案经理(一级职业治疗师)赖雅伦

他忆述只有约一日时间一手一脚设立热线中心,2月15日便要开始接听确诊病人的来电,“电话一cut完就即刻响,由开工接到收工,都有辛苦嘅时间。”

+2

他特别提到同事在三月中,曾收到一名患有抑郁症的母亲求助,她染疫后一直在家隔离,惟至第9日,快速测试仍然呈阳性,自己十分忧虑,更遭丈夫怪责无法照顾两名孩子。

太太本身嘅(抑郁症)病情就慢慢加速,打嚟就系问点解自己未好番,一路讲落去,佢自己就有好多绝望,好多谂唔开,有好多自责嘅情况,去到后尾佢都同我哋同事讲,透露有自杀嘅念头,话想死、想跳楼。
青山医院高级个案经理(一级职业治疗师)赖雅伦

本身在精神科工作的他,随即提醒同事要留意该妈妈有没有即时危险,分享疏导病人情绪的方法,同事再致电涉事妈妈,沟通了约三小时,“当中收咗几次线,我哋又再follow up(跟进),又问返佢有咁嘅谂法㖞,点样处理呢?我都有畀到实质意见佢,倾咗几次电话后,佢都纾缓咗个情绪,都讲返佢唔系想死嘅”,最终将个案转介到医管局的护讯铃热线,让专业同事接手跟进。

▼4月20日 观塘顺利邨利恒楼围封检测▼

+9

教确诊准妈妈“数胎动”以监察胎儿情况

除了医管局职员负责支撑这个后勤工作外,亦有护士学校的师生加入此抗疫团队。自动请缨加入义工团的明爱医院护士学校三年级学生郑家林表示,二月尾刚加入团队时,第一个接听的电话是一名怀孕27周的确诊孕妇,对方甫打通电话后便高呼:“老公,个电话通咗喇!”情况看似有趣,但其实背景反映不少得不到适切协助的市民,染疫后的徬徨无助。

当时医管局仅呼吁孕期达37周的确诊准妈妈到急症室求医,惟对方仍未符合条件,深感不安,曾在妇产科实习的郑家林随即传授数胎动的方法,以监察胎儿的情况,并将个案转介到远程医疗(telehealth)的医生,跟进其状况,“唔系话完咗个通话,就当佢已经解决咗。”

明爱医院护士学校校长张可耘提到,明爱医院的热线中心,二月尾才开始投入服务,当时只有一日半时间设立十条热线,惟不少同事已走上前线抗疫,又要继续网课,人手不足下,刚修读课程的一年级生亦要加入义工团队,即使自己是校长亦要落手“搬台搬凳”,形容过程中亦“无分你我。”

护士学生加入义工团队接听热线

她形容,与学生一样,在热线成立之初也是“新手”,对工作亦感到压力,而她更要负多一个重担——如何保护义务到医院支援的学生免受感染,故她向学生强调:“我哋嘅使命就系,你听到几多个电话唔系重点,唔系嚟跑数嘅,首先系要完完整整咁返屋企。”

她形容,同学起未熟习整个工作,故台头贴满所有资讯,同学亦要开扩音器,让老师从旁指导,当同学面有难色时,便会“飞纸仔”,提点如何解答病人疑难,又形容处理这份工作要有好奇心,亦要够“八卦”,捉紧通话的短短15分钟,“打烂沙盘问到笃”,逐个家庭成员的状况追问,起初快速测试剂和必理痛短缺时,同学更要化身为“核数师”,盘点病人手上的物资,指导对方如何有效分配。

▼2.18 明爱医院急症室等候病人▼

+18

团队成员从谩骂声中找到致电者的问题

二月中至三月初,本港疫情高企,本港医疗系统崩溃,急症室迫爆,寻求热线求助仍不得要领,有市民连打两日仍未能接通电话,过半求助市民会将怨气发泄到接听电话的同事身上,言语中更会夹杂粗言秽语,“一打嚟,你都想像得到,佢嘅情绪一定系好焦急、愤怒,咩情绪都有,我哋可以做嘅嘢就系我哋要听,我哋畀时间佢讲晒佢嘅情况先,咁当然中心系夹杂好多情绪先嘅,闹啊、责怪我哋,觉得点解我哋帮唔到手”,惟他认为求助人都有诉求,团队便要从谩骂声拆解对方欲查询的问题,“佢听得到我哋系想帮佢嘅时候,佢嘅情绪会慢慢冷静返落嚟,咁之后大家就可以倾到偈。”

▼2月16日 明爱医院近急症室的露天空地放满病人▼

+9

不过,学生经验不足,市民的怨气亦成为张校长的忧虑:“我哋都好担心市民嘅情绪,亦都会影响同学嘅情绪”,故她在同学的台头摆放纸巾,让他们有需要时可宣泄情绪,亦会在每日收工前,与同学讨论当日的工作细节,亦从而了解同学的感受。她忆述有一日,有同学分享解决了一个极困难的个案后,全部人都十分感动,有同学亦偷偷在旁抹眼泪。

每日“坐定定”睇430疫情记者会

热线运作逾两个月,赖雅伦提到,他与同事每日早上11时和下午4时半都“坐定定”,留意疫情记者会的公布,务求能为求助的市民提供一致、最新的答案,“我哋唔想每一个市民打嚟,佢冇一个解决嘅路,所以我哋同事接到call都会办法去帮手。”

▼申请康复纪录二维码▼

他指,每当政府公布新的资讯,由二月初市民确诊后不知如何申报、隔离,到及后快测阳性呈报平台、康复者二维码登记平台等相继推出后,市民亦会致电查询,当中不乏独居长者,“有啲长者、老人家,佢哋根本上唔到网,佢又唔系好留意电视新闻,佢哋好多时候都系靠个电话打,有时候佢哋收到个SMS话确诊咗喇,之后就冇晒任何follow up嘅电话,同佢讲返应该点样做,其实呢批系最无助。”

▼4月19日 荃湾商会学校复课首日情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