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首用激光技术 重塑侏罗纪近鸟龙真身(有片)

撰文: 黎梓纬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文嘉琪博士及其团队,利用一种新激光技术,透过软组织化石,塑造恐龙外貌。今次研究结果印证以往对恐龙外貌的预测,亦有助了解鸟类祖先、恐龙活动情况等。

研究围绕近鸟龙(Anchiornis)进行,为现存最古老的似鸟物种。(林若勤摄)

传统研究恐龙化石一般以观察骨骼为主,再以骨骼资料推测恐龙外貌。文博士是次研究使用的激光诱导萤光技术(LSF),用高强度紫色激光照射发掘到的软组织化石,经过光线反射,令骨骼及肌肉、皮毛等软组织可清晰显现,有助印证以往对恐龙外貌的预测。

研究围绕近鸟龙(Anchiornis)进行,文博士指选用近鸟龙作研究是由于有大量软组织标本可供考究,它亦是现存最古老的似鸟物种,距今约一亿六千万年前,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与古生物学家认为鸟类首次出现的时间接近,故现时学术界正争论其属恐龙还是鸟类。

文博士与团队到访山东,因该处藏有全球最多的近鸟龙化石,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分别塑造出近鸟龙前爪、尾部及腿部等形状,确实证明该物种的体形以及羽毛生长情况,当中更发现该龙的翅膀翼膜部分与现代鸟类相近。

研究结果除了为恐龙考古学提供实质证据外,亦能有助研究该物种活动情况,包括飞翔能力,又可理解早期鸟类进化史。至于今次应用的激光技术,文博士指亦可套用在研究古植物、贝壳及哺乳类动物化石。

港大文嘉琪博士及其团队,利用激光技术重塑恐龙外貌。(林若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