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震|1918年南澳7.3级地震波及香港 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摇晃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市民今日(14日)凌晨纷纷在社交网站分享感到地震,天文台接获超过一万名市民报告感到维持数秒的轻微震动。天文台表示,是次属浅层地震,加上发生在凌晨较安静时分,故容易感受到震动,大部份市民形容犹如大型货车驶过、有挂起物件摆动等,少数人更反映在睡梦中惊醒,本港东面震感较西面更强。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表示,香港虽然不是位于活跃地震带内,但邻近的地震亦会波及本港,最严重一次是发生在1918年大年初三,在港东北300公里的汕头近岸小岛南澳,发生过7.3级大地震,当时香港亦被波及,为本港造成明显破坏,当时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摇晃,更有不少人从大厦中拥出,当时位于罗便臣道的圣若瑟书院更因受到严重破坏而要搬迁。

天文台初步分析,距离本港92 公里的中国东南部近岸发生一次 4.1级地震,本港地震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 (四)度,即可令悬挂的物件摆动。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林静芝回复《香港01》表示,今次并非强地震,但发生在距离本港100公里范围内,且在较宁静时段,较多市民透过手机程式报告。大部份人形容犹如大型货车驶过的震动、有挂起物件摆动、门窗发出声响,亦有少数市民反映在睡梦中惊醒,综合分析是次地震烈度最贴近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度。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林静芝表示,今次并非强地震,但发生在距离本港100公里范围内,且在较宁静时段,较多市民透过手机程式报告。(资料图片)

本港东面震感较西面强

林静芝说,是次地震接获全港各区市民报告,但本港西面(如屯门、葵青)报告地震烈度较贴近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I 度(即室内有感),反之东面(如西贡、沙田、大埔及港九地区等)感觉较明显,但没有对建筑物构成影响。她又指,地震发生在广东省惠州市海域,震源深度只有25公里,属浅层地震,故市民更明显感受到震动。

本港曾发生轻微地震

她又补充指,惠州市海域并非地震板块交界处,但处于断层,当出现轻微地震,地壳会释放能量,近年在本港境内亦曾发生,包括2014年1月27日发生在大榄涌水塘附近的1.8级地震,及2019年12月5日长洲附近1.4级地震,分别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I度及III度,两次均只有数十名市民报告。她解释,本港亦有断层线,有机会引起轻微地震,但出现大地震的机会很微。

参考天文台于70年代末设立的短周期地震监测网,本港上一次地震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 (四)度发生在2020年1月5日早上6时55分,当日震中地点发生在距离本港只有41公里的珠江口珠海市香洲区海域,地震强度为3.4级,但当时只有超过1,200名市民向天文台报告有感地震。林静芝估计,当时市民即使透过电话报告,但清晨时分接听数量有限,加上发生在早上时分市民或仍在熟睡中,故收到的报告相对较少。

梁荣武估计,在夜深人静时分市民更容易察觉到震感。(资料图片)

百年前南澳大地震曾令本港建筑物摇晃

梁荣武亦估计,在夜深人静时分市民更容易察觉到震感。他指,本港即使不是位于活跃地震带内,但当邻近地区发生大地震,也会被波及,而本港感觉最强烈的地震发生在百年前,即1918年2月13日的南澳大地震。

翻查天文台资料,这场发生在大年初三的大地震,震中位于距离香港300多公里汕头对开海面上的南澳岛附近,其中在当日下午2时07分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感最强,持续时间亦最长。该次地震在香港的震感烈度为“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VI至VII(六至七)度(即人人有感、站立有困难)。

根据当时报道,地震发生时全香港都感受到震动,几乎所有建筑物都在摇晃,尤其是在中区更出现一片恐慌,多人从猛烈摇晃的建筑物涌到街上,更有妇孺受惊晕倒。由于2月13和14日共发生了14次有感地震,香港多幢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天文台总部上层的房间墙壁亦出现数条裂痕,当时位于罗便臣道的圣若瑟书院更因受到严重破坏而需要搬迁,山顶道一间房屋的住客因房屋出现裂痕而需要短暂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