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死亡率超英美韩星 港大专家剖析低疫苗接种率遇上三问题

撰文: 孔繁栩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第五波疫情肆虐,截至今日(13日)累计3,993名患者死亡,绝大部分在近一个月离世。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今日在Facebook撰文,剖析本港死亡率高出其他富裕地区原因,形容这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因本港面对居住环境挤逼、安老院舍令过度集中、疫苗接种率偏低,及医疗系统一直不胜负荷等问题,呼吁政府尽快提出有效政策,改善医疗体系,认为“比起样板地向医护人员致敬更重要”,同时要加快长者疫苗接种,及储备更多抗病毒药物,以应对挑战。

过去一年,科学界普遍共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肺炎风险,但不幸地,香港长者要用“性命”去证明这一点。(Getting vaccinated dramatically reduces your risk of dying of COVID-19. There has been universal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this for more than an year. Unfortunately, many elderly in Hong Kong discovered this the hard way. )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

▼3月13日 市民疫下到石澳泳滩“下水礼”▼

+7

薛达在Facebook撰文“Why is the COVID death rate so high in Hong Kong?”(香港新冠病毒死亡率为何如此高?),他指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全球夺去不少性命,每当病毒变种都会引发新一波浪潮,而本港第五波疫情亦将会写入历史。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数据分析,本港与其他富裕地区比较,情况最为“糟糕”。(薛达fb图片)

形容第五波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

薛达将本港与其他富裕地区包括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丹麦及纽西兰疫情比较,根据七天滚动平均值,各地区病例整体飙升至高水平;不过以每百万名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而言,香港的情况最为“糟糕”,每100万达35人,较其他地区高出至少2.5倍以上。

他提到虽然各地死亡率有不同定义,亦难以确定,但本港的确正在经历“异常艰难时期”(extraordinarily difficult time),作为最富有城市之一,在疫情两年后陷入这个境地,形容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this was a predictable tragedy)。

挤逼住屋环境令患者人数几何式增长

薛达分析认为,Omicron就像野火一样,在人烟稠密的香港下蔓延,挤逼的住屋环境,使病毒无可避免地在家庭内部和跨家庭扩散,病例几何式增长,一下子令追踪工作不堪重负。

他又指出,要将安老院舍与社区隔离是不可能,脆弱长者过度集中在密闭室内空间,可预见疫情将一发不可收拾。现时,本港死亡率很大部分为院舍长者,以昨日(12日)为例,198名死者中,119人为安老院友。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梁鹏威摄)

指疫苗接种比率之低是失败核心

薛达续指,不同城市都面对挤逼居住环境、安老院舍爆发等,但为何香港死亡率如此高企?他说:“One word: vaccination(意译两个字:疫苗)。”过去一年,科学界普遍共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肺炎风险,但不幸地,香港长者要用“性命”去证明这一点。他指,本港80岁或以上长者人口仅54.6%接触一剂或以上疫苗,比率之低是第五波疫情失败的核心原因。

在第五波死者中,九成人没有接种两剂新冠疫苗,80岁或以上长者,未接种或只有一剂疫苗的死亡率高达12.15%,完成接种两剂缩小至3.01%。薛达提到,由于大多数港人在第五波前未曾受过感染,除了接种疫苗外并没有其他抗体途径,而不论复必泰或科兴,都适合患有慢性疾病长者,三剂复必泰更是对抗Omicron 的最有效选择,即使已接种两剂科兴,亦可接种复必泰作为第三针。

Omicron加剧长期受压的医疗系统

薛达又表示,本港公共医疗系统长期受压,每逢季节性流感都会令急症室人满为患而崩溃,Omicron的来袭“残酷地暴露”长存已久的问题,即使医护英勇地作出最大努力,都无法解决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海啸。医院一直缺乏人手和空间,如果想要一个更有弹性的医疗保健系统应对未来的流行病,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尽快推出政策缓解问题,比起样板地向医护人员致敬更重要。”

最后,他认为要为长者接种苗,储备抗病毒药物,以及在安老院舍和社区药房/诊所部署抗病毒药物,护理必须减少高度集中,“希望这些教训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支持,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浪潮”。

▼3月13日 屯门友爱邨爱信楼及爱礼楼围封检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