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香港搞“再工业化” 久闻楼梯响?

撰文: 客户来稿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政府提出“再工业化”目标,希望“再工业化”能为香港长远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然而,社会各界对“再工业化”概念尚未有清晰理解。全球各国也在讲“再工业化”,若然香港要落实朝此方向发展,应该采用哪种发展模式?

自九十年代工厂北移,香港从事制造业的人数便随年下降,令香港工业仿佛逐渐式微。但其实不少企业的总部依然设在香港,使香港服务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即产品设计、质检、运输物流等。近年这类港资企业投放在研发的资源数目呈增加趋势,即使在贸易战、疫情的阴霾下,大部分企业仍会在产品研发加大投资。由此可见,企业都洞悉了全球的大趋势:在“工业4.0”时代,工业不只靠“劳力”,而是靠“脑力”;工业以科技为主轴,是资本和知识密集,生产工序由配备先进技术及设施的现代化厂房进行。透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改良生产线,创新科技将整个产品周期串连起来,厂商便可以实时监察整个生产流程。

三大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 推动“创新制造”

随著“工业4.0”热潮席卷全球,行政长官在2016年在施政报告提出“再工业化”政策方向,逐步脱离劳动和土地密集的工业模式,集合力量,以科技重新带旺香港的制造业。当劳动力成本不再是左右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制造业有望借助科技,在香港重新兴旺起来。

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其中一项重任,是以创新科技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发展。科技园将旗下三个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INNOPARK),旨在支援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创新制造”(Innofacturing),既引进市场、人才和制造业供应链,同时由科技园建立及营运的创科生态圈,提供技术及业务拓展上的支援,令“香港制造”的产品走出香港,蜚声国际。

科技园已经确立再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挑选合适创新制造企业进驻创新园,结合科技与工业,推动香港“创新制造”的发展。科技园希望集中资源,推动对香港有利,同时具备科技元素、先进工艺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公开和透明的指导原则下,科技园会持续跟业界保持沟通,推出更多支援香港再工业化发展的措施。

科技园公司于去年11月宣布正式将其分别位于大埔、元朗及将军澳的三个工业邨重新定位成“创新园”(INNOPARK),带领香港实现“再工业化”的愿景。

高效能专用工业大厦 引进创新科技应用

创新制造企业的高端生产线需要专门设计的厂房和精密的配套设备,为支援这些多元化需求,自2015年起,科技园陆续在三个创新园兴建五座多层及高效能的专用工业大厦,包括位于将军澳的“数据技术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位于大埔的“精密制造中心”、“医疗用品制造中心”,以及位于元朗的“微电子中心”。

不少进驻创新园的企业均指,科技园对香港工业把握先天优势,对推动“再工业化”充满信心。运作两年多的“精密制造中心”,辖下所有单位已租出,而“数据技术中心”亦陆续开始入伙。另一方面,科技园亦积极回应业界及社会的需求,例如在疫情下需要大量制造口罩等医疗用品,必须配备“无尘车间”等特别设计的厂房,科技园便将大埔创新园的旧有大楼翻新成“医疗用品制造中心”,专为医疗用品、医疗相关设备、材料、配件、健康相关产品及其他精密仪器的生产而设。“医疗用品制造中心”的单位现已全数租出,并将于稍后启用。这些正正反映市场对于高规格工业设施的需求殷切。科技园亦乐见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兴建第二所“先进制造业中心”,为推动“创新制造”奠定良好基础。

位于大埔创新园的“医疗用品制造中心”(MARS)已租出所有单位,合共11间本地及国际创新制造企业将陆续进驻,专注于医疗用品及相关设备、健康相关产品及其他相关的制造流程。

创新园承载著工业邨悠久的历史,科技园不单引进符合“再工业化”方向的企业,更致力协助传统工业的生产线升级转型,例如为他们引进新科技进行智能生产,协助他们采购自动化设备及智能生产规划等新技术。科技园会确保土地资源有效运用,并与企业携手推动香港的“再工业化”。

本文作者为姚庆良博士、工程师。姚博士是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再工业化高级总监,负责领导和策划再工业化的重点基建及项目。加入科技园前,姚博士曾在初创及跨国企业任职高级行政人员,当中于摩托罗拉半导体担任网络及计算部亚洲区总经理逾15年,他更是“龙珠微处理器”的主要研发者之一。

(资料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