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湾沦陷 确诊者:打几百次电话无人听、唔知系咪符出营条件
本港日增数千宗确诊个案,大批患者在社区等候隔离治疗,政府早前将竹篙湾检疫中心改为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医管局用作隔离轻症或无症状患者,但有相信自己已完成隔离的患者表示,连日来都未再获安排检测,亦不知“离营”安排,多次致电查询不果。
专家建议若医管局短期未有足够人手处理大量康复病人离开,可让竹篙湾隔离满10日的人离开,因为他们的传播风险已很低,现时应腾出空位,优先把新确诊患者送往隔离,及早截断家庭、大厦及院舍传播,才有望降低感染人数。
医管局回复《香港01》时表示,将于本周内提升电话系统并增加人手处理相关服务。派驻竹篙湾的职员已尽量加快为符合出院条件的病人进行评估、安排检测及办理离开社区治疗设施的手续,由于近日离开社区隔离设施的病人数量庞大,病人可能需要等候较长时间,希望病人体谅。
医管局指定热线打唔通 未能获取快速检测包
正在竹篙湾接受隔离治疗的黄小姐表示,隔离房间内设有探热器,每天需要量度体温,再把温度记录在健康申报表,另外,物资方面相对足够,每日除了会有工作人员派发3餐及水,亦可致电民安队热线,要求工作人员提供一包饼干作零食。
不过,除了在入营后的第3天做过一次深喉唾液测试,目前仍未得知检测结果,之后就再没有做过病毒测试。现在已经隔离到第9天,她希望获取快速检测包,了解自己能否符合出营条件,惟她完全打不通医管局的指定热线,“几日已经打过几百次电话,但都无人听....今朝又打过200几次”,她甚至曾在凌晨时间致电声称24小时服务的热线,但都不成功,“电话曾经通过一两次,都系讲两句就断线”,根本不能有效地传达讯息,更不知自己
黄小姐感觉“被遗忘”,又形容是“叫天不应,叫地不闻”。她指出,现时每天都被困房内,没有人可以接触,感到相当无聊,希望可以“快啲出返去”。
另外,有在竹篙湾隔离的确诊者质疑医管局管理失当,即使已康复符合出营条件,但因当局未有足够接驳巴士,令800多名符合出营条件的人仍滞留竹篙湾,已就事件电邮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达不满。
专家倡隔离满10日可离开 新确诊者优先入营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当局没有足够的支援人手,以致出营情况混乱,他建议政府可以招聘年轻又已打齐针的人参与前线支援工作,一方面年轻人就算患病亦能尽快康复,一方面前线支援工作,包括电话热线,派发物资等,都不需靠医护人员做,亦不需任何特别训练。
他强调政府不能再沿用之前的防疫措施。若政府不能根据Omicron疫情的特殊性,调整人力及调动设施,将无助解决现时问题。
为了让隔离设施发挥最大效用,他建议确诊者进入竹篙湾第5天可进行核酸测试,或第7天进行快速抗原测试,若检测结果呈阴性,即可离开。若未能在隔离期间安排病毒测试,只要隔离满10日也可离开,因为这些人的传播风险已大大降低。现时社区不是零传播风险,不能要求康复者都是零风险,满10日后离开属于无可奈何之举。现时应优先把传染风险最高的新确诊患者送去隔离检疫,尤其是老人院舍及屋邨的确诊人士,避免大规模爆发。
本周内提升电话系统并增加人手
医管局回复《香港01》时表示,将于本周内提升电话系统并增加人手处理相关服务。病人如有医疗需要,亦可透过入住时提供的健康申报二维码主动申报,通知医护人员以提供所需支援。
另外,派驻竹篙湾的职员已尽量加快为符合出院条件的病人进行评估、安排检测及办理离开社区治疗设施的手续,由于近日离开社区隔离设施的病人数量庞大,病人可能需要等候较长时间,希望病人体谅。
▼7张图片解释疫苗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