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倡私院接收轻症新冠患者 纾公院压力 私院联会指有困难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严峻,医管局正研究公私营合作,冀将部分正在康复及疗养病人转往私家医院,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成员、家庭医生林永和今日于港台《千禧年代》受访时指,私家医院具备环境条件,且负压病房可于一周内改建而成,促私院在此非常时期协力承担新冠肺炎病人,纾缓公院压力;私家医院联会主席何兆炜则表示,私家医院接收新冠患者有实际困难,协助公立医院分流其他康复及疗养病人较可行。

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成员、家庭医生林永和 (资料图片)

林永和提到,确诊病人急增,不少公立医院医生反映指用膳及如厕亦无时间,且院内负压病房饱和,医院上下胆战心惊。他又预视,当疫情持续,若每日确诊达到3至4万人,当中因重症入院者即使只占1%,公院亦应接不暇,或随时重演日前病人济留医院户外范围情况。

林永和期望方舱医院尽快落成,但与此同时,他建议在此非常时期,私家医院可协力分流诊治确诊患者,“希望唔好视为压力,值得探讨可唔可行”。他续说,负压病房可于一周内改建而成,盼私院因应情况详加考虑,亦可分程度接收确诊患者,首阶段成可考虑接收轻症病人。

他又指,得悉不少私院拒诊快速测试阳性病人,结果患者需往急症室或私家医生诊所求医,但诊所环境狭窄,空气不流通,他认为空气流通的私院环境较有条件,如协力接收患者,相信可减急症室及社区感染风险。

医管局正探讨将部分正在康复及疗养病人转往私家医院,其建议是否过于进取?他认为仅反映公院医生看法,相信其他做法对腾空医院空间亦有帮助。他又指,方舱医院落成需时最少10天,惟此两周是抗疫关键,盼私院倘愿意出手,“尽快扑锤。”

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前医管局行政总裁何兆炜 (资料图片)

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前医管局行政总裁何兆炜则认为,私家医院隔离设施未能应付所需,由私院接收新冠患者的做法不切实际,他又引述食卫局局长陈肇始电话对话,指对方亦明白私院难处,当局亦同意由公院专注接收新冠患者,并将部分正在康复及疗养病人转往私家医院,腾空病床,公私营正循此方向探讨。

他又指,各私家医院人手亦面临限制,以其医院为例,共有500张病床,属中型医院,惟部分服务亦受疫情影响,他提到,有员工家人确诊,无法值勤,亦有员工确诊,令其他同事要检测或检疫,“编更都编唔到。”何又提到,昨日傍晚接获当局清单,可行转介病人包括未来四星期已预约的肿瘤手术、内窥镜、癌症电疗、化疗、妇产科病人等,他相信私院能发挥作用,因病人流转快,医护处理能力亦强,但各院需时检视各自人手及床位情况。

▼2月20日 利东邨检测站人龙等候检测▼

+1

▼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违反防疫规例行为▼

+1

▼2月20日 彩荣路体育馆暂时用作接收等候入院长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