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首现幼童危殆 刘宇隆分析三大原因现重症 吁加快外展接种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本港连日来录得破千宗新冠肺炎个案,初步确诊录得约2000宗,再破单日纪录,有幼童情况危殆。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表示,幼童未接种疫苗、近年少外出未有感染社区流行病毒以导致“交叉免疫”、以及上呼吸道较窄,较容易出现重症。

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资料图片 / 欧嘉乐摄)

一名3岁女童染疫后,因情况恶化转送儿童医院深切治疗部ICU。刘宇隆今日(14日)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分析有三大原因,包括接种疫苗未到位;近两三年儿童减少上学和出外活动,令4岁或以下儿童少接触人类冠状病毒,未能透过重复感染带来“交叉免疫”,以激活T细胞对抗新冠病毒;以及幼童体积小、器官窄,故较容易出现重症。

对于有一名4岁男童死后发现初步确诊,他指今日会进行解剖,了解其全身有否新冠病毒扩散,筛查死因,倘发现有免疫功能缺陷,首数天病毒量会大增,呼吁家长切勿恐慌。

倡安排合适幼童居家隔离 召私家医生每天视像看诊

第五波4%患者小于4岁,政府昨宣布降低科兴疫苗接种年龄下限至3岁。刘宇隆坦言,对于儿童感染情况感忧虑,如何落实接种疫苗是重中之中,建议可考虑邀请私人执业的儿科医生、退休护士等组成外展队,到幼稚园、小学为幼儿打针。他又指,目前复必泰疫苗没有足够数据支持3至5岁幼童接种。

医管局接收患者超负荷,刘宇隆认为,幼童患病后由熟悉生活环境去到陌生的医院,除了药物治疗,也需要家人陪伴增加安全感,故儿科病房容许家人24小时陪伴,但面对患者日益增加,连同长者及病情严重的患者,隔离设施难以应对。因此,他建议,若家庭环境适合,没有长期病患的染疫幼童可考虑安排留在家中照料,并向家长提供明确指示,使他们安心;同时征召私家医生每天远程诊治,为幼童视像看诊,有担心才送院,而非依赖电话热线查询。

▼2月13日 限聚令收紧至2人后首个周日外佣情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