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HI不反映雾霾元凶 专家批转移视线 促正视港PM2.5长期超标
今年1月初《香港01》报道,内地网站数据显示,广东河源市的雾霾随著季候风袭港,令本港多处天空灰蒙蒙,不过AQHI(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多数时间只维持在中等水平。有份建立AQHI系统的学者承认,造成雾霾元凶的PM2.5(微细悬浮粒子),对人体造成的即时健康影响较低,而AQHI只反映即时健康风险,因此有机会出现PM2.5浓度高,但AQHI等级不高的反差现象。有联合国气象专家批评,本港PM2.5水平长期超过世卫标准,认为PM2.5对短期健康影响较低的说法是转移视线,促环保署加强教育。
环保署2013年起,以AQHI作为官方唯一的实时空气污染指数,当中加入了市民入院率等数据,以评定空气污染对即时健康的风险,指数分为1至10+,并以低、中高、甚高和严重5个等级说明健康风险。不过《香港01》翻查资料发现,AQHI数据与污染物浓度与市民所见的环境并不相符。
PM2.5超世卫每小时标准2倍 AQHI仍属中等
内地网站aqicn.org的模拟器在1月初预测,广东省河源市的雾霾会随著东北季候风南下,并在1月8日来到本港。根据环保署当日的数据,下午1时东涌PM2.5浓度已高达79.4微克,较世卫每小时标准每立方米25微克高出2倍,但当区AQHI仍然维持在5,即中等水平。一小时后东涌的PM2.5浓度已上升至106.2微克,超过世卫标准3倍,然而AHQI只升至7,即高健康风险,2小时后AQHI才升至9,但全日都没有“爆标”升至10+水平。
1月18日也出现类似情况,下午3时荃湾区的PM2.5浓度高达62.3微克,而东涌亦高达84.8微克,分别超出标1倍及2倍,不过两区的AQHI仍维持在5,即中等水平。
当年有份建立AQHI系统的科大环境学部教授刘启汉承认,在计算AQHI时,5种污染物当中PM2.5占的比重只排在尾二。他解释指,AQHI功能是反映即时健康风险,由于PM2.5和二氧化硫对即时健康的影响比较少,因此所占的比重亦较少,他说:“AQHI是用来告诉市民,今天应否外出,而不是应否移民到空气较好的国家。”他认为AQHI能保障市民的健康,强调成立AQHI绝非忽视长期健康风险。
环保署回复指,AQHI旨在告诉公众由空气污染引发的短期健康风险,并已经制定“年均空气质素指数”显示长期健康风险。“年均空气质素指数”(AAQI)是过去12个月的污染物平均浓度,与世卫年均空气质素指引的比率,数字大于1代表健康风险高于世卫的年均空气质素指引的风险。
根据环保署网站,一般监测站PM2.5的最新“年均空气质素指数”属1.9至2.6,香港的PM2.5污染所造成的健康风险,长期处于世卫指引的一倍以上。
一级致癌物不容忽视 PM2.5香港长期超标
近年内地雾霾严重,5种空气污染物中,只有PM2.5和PM10会令能见度下降,因此被内地官方称为雾霾元凶。健康空气行动行政总裁冯建玮指,PM2.5浓度高时,AQHI不一定会高,因此可能会与市民日常的感觉有落差。
他表示PM2.5是微细悬浮粒子,吸入后可穿过肺部进入血管和大脑,有研究就指出最少有5种癌症与PM2.5有直接关系,被世卫列为一级致癌物,不能排除PM2.5对健康的影响。他认为虽然AQHI并不完美,但仍可作为日常指引。
联合国台风委员会气象专家、地下天文台台长方志刚表示,AQHI与入院率挂钩,具参考价值,但他认为PM2.5对即时健康风险影响低,因此在AQHI中占比重较少的说法是转移视线。他指,PM2.5对人体长期影响严重,且本港PM2.5水平长期超过世卫建议的标准,单靠AQHI作空气指标无法保障市民安全。
他批评环保署对市民教育不足,令市民一般都忽略了空气质素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他建议市民应该一并参考其他指数,如美国环保署的空气质素指数(AQI),以了解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以作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