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邨变身创新园 厂商指具竞争力 科技园黄克强:科技带动工业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科技园去年将3个分别位于元朗、大埔、将军澳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INNOPARK)。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在商台节目《政好星期天》表示,工业发展改由科技带动,亦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直言科技园每年提供不少职位空缺,鼓励对科技有兴趣的年轻人入行。

科技园去年将3个分别位于元朗、大埔、将军澳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INNOPARK)。(资料图片 / 欧嘉乐摄)

黄克强表示,“工业邨”予人70年代的感觉,但认为香港工业发展不再采取高劳动力方式,改为以科技带动工业,令香港工业多元化,直言重新定位不只是改名,涉及经济转型,为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

3个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 黄克强:不只是改名 涉及经济转型

他表示,以往只是把土地批给厂家使用,但大埔创新园把旧多层工厦翻新,设医疗用品制造中心;将军澳创新园设有数据科技中心,及占地100万呎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元朗创新园设有微电子中心。3个创新园有约160个厂房,占用率逾9成。

鼓励年轻人投身科技 黄克强称有好多工未请到人

黄克强又指,科技园每年均举办职业博览,去年提供2,000多个职位空缺,大部分属研发工作,但最终只请到数百人,“如果对科技研发有兴趣,其实有好多工,但有工都未必请到人,年轻人可考虑投身科技”。

黄克强表示,科技园每年均举办职业博览,去年提供2,000多个职位空缺,大部分属研发工作,但最终只请到数百人。(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资深工业家赞创新园具竞争力:工业界要创新科技及意念

资深工业家陈曦龄表示,20年多前在鸭脷洲的工厦设立药厂,但面积太细,后来在2013年于大埔兴建10多万呎厂房制作健康产品、护肤品等,今年会再扩建9万多呎。

她认为,工业界要有创新科技及意念,才能在市场竞争,需要研发新的产品,故设立研发组。她指出,现时不只是需要包装工人,还需要技术人员等,确保机器运作畅顺,在本港已聘请近600人,希望本港有更多工业学校,鼓励对机器、电脑有兴趣人才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