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袁国勇:须修改学校等场所通风要求 彻底改革追踪技术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两年,踏入新一年,Omicron变种病毒更杀入本港社区。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1日)指,如果每个人都接种了足够疫苗,相信新冠肺炎将可以在今年转化为类似流感的疾病。
他认为,本港必须修改和制定所有学校、餐馆、会议厅或娱乐设施的通风要求,以减少空气传播;并批评现时追踪接触者的技术非常落后,需要彻底改革。由于香港没有疫苗生产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投资,所以团队研发的喷鼻疫苗进展非常缓慢,“如果期望香港成为国际科研中心或大湾区的矽谷,政府必须提供经常资源来支持香港科学院的持续运作和发展。”

▼11月第三针开打的情况▼

袁国勇今日在港台《香港家书》中回顾本港过去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表示,今次不少国际权威最初所作的防控建议后来被证明是强差人意,例如他们最初反对全民戴口罩的建议、对空气传播和通风系统要求的怀疑、严格边境控制的必要性,教条式地依次使用抑制或缓解防疫措施,及不同意将隔离期延长的要求等,事后都被证明是不明智。

他指很多西方国家采取“确诊病例应该居家休息,病情恶化时去医院”的政策,但本港做法相反,每个疑似病例都需要住院隔离。他认为最后证明这种以医院隔离为基础的方法,可使社区传播病例大大减少。

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资料图片)

至于为未来的大流行做准备,袁国勇认为须支持对快速多重检测或无偏见基因测序作诊断的研究;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生产可重复使用、自我消毒的过滤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衣,作为提供每个市民的环保防疫包。不过他批评,虽然港大团队两年前已经做好喷鼻疫苗种子,惟由于香港没有疫苗生产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投资,所以进展非常缓慢。

他直言,玛丽医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生物安全第三级实验室,但却没有一个临床传染病中心,医院的翻新工程被推迟了超过18 年,“真的希望我能在退休之前看到一个新建成的现代临床传染病医疗中心。”他又称,“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的香港科学院缺乏政府的定期资助”,令香港科学院要申请短期项目的政府资助,甚至寻求私人捐赠,认为政府必须提供经常资源来支持香港科学院的持续运作和发展。

他又警告,除非人类改变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的行为,否则可预计会出现更多流行传染病。

▼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地点 (由2022年1月1日起)▼

▼8月28日学生赶在开学前取即日筹接种疫苗▼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