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区家麟〈七警罪成时:给TVB的情书〉

撰文: 特约转载
出版:更新:
今天,情人节宣判日,七警“袭击致造成身体伤害”罪成,我想起了当天新闻部的勇者。是的,这个时代,能把一条众人关注的大新闻,恰如其份正正常常地写出来的记者,都是勇者;斗胆联署声明,表明对管理层处理手法“遗憾”的人,都是勇者。
区家麟
2014年10月15 日,龙和道大冲突后,TVB早上6:30时段的新闻,播出了七警打人的第一版本。(网上图片)

文:区家麟

2014年10月15日,龙和道大冲突后,TVB早上6:30时段的新闻,播出了七警打人的第一版本。

大约6:35am,TVB新闻部一个电话响起。

这个时份,那个电话,只有一个人会打来。

采访室当值记者编辑,呆了一呆,最后有人拿起电话,and the rest is history。(七警事件TVB争议请见文末事件簿)

--传说中的百分百中立客观--

今天,情人节宣判日,七警“袭击致造成身体伤害”罪成,我想起了当天新闻部的勇者。

是的,这个时代,能把一条众人关注的大新闻,恰如其份正正常常地写出来的记者,都是勇者;斗胆联署声明,表明对管理层处理手法“遗憾”的人,都是勇者。

请大家不要忘记,当日紧守岗位的TVB摄影师。

请不要忘记,当日能令新闻出街的记者、采主与编辑。

请不要忘记,当天发联署信的首批28位TVB记者,年多以后,有一半人,已因各种理由离职。

更不要忘记,当日负责七警第一稿的当值采访主任,不久后被调任“首席资料搜集员”,一个几乎无事可做的新职位;另一位多年来一直主理晨早新闻,当天负责审稿的编辑,被调往晚间时段,负责编排欧洲卫星新闻,这两位高级人员不久后辞职。

TVB新闻部所拍的片段,众多传媒中最完整。主审法官杜大伟的判词写道,他信服呈堂的TVB片段为真实、准确:

(判词164段) Having carefully considered the evidence and viewed the footage I am satisfied there are no signs of tampering or discontinuity which cause me to doubt the authenticity,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the TVB footage. I find the prosecution have prove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TVB video footage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杜大伟法官认为,就算片段中间有一小段断开,也无碍了解事情经过:

(判词 144 段) I am satisfied that the true sequence of events is that the relevant shot is followed by the first shot and then the second shot.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blocked shot in-between the first shot and the second shot does not cause me to doubt this is the true sequence of events.
法庭信纳,警员将曾健超擡到变电站,在该处将他扔在地上及即时袭撃他此等行为中,唯一可作出的推论是,将曾擡到变电站的目的,就是要袭撃他。(资料图片)

法庭信纳,警员将曾健超擡到变电站,在该处将他扔在地上及即时袭撃他此等行为中,唯一可作出的推论是,将曾擡到变电站的目的,就是要袭撃他。

这一切,令我想起,当日七警事件中,TVB新闻部的瞩目争议。这些年来,本人因为做研究,和不少TVB记者倾谈过,回顾了整个事件,综合了一些观察。

TVB新闻部高层当日不满记者用“拳打脚踢”字眼,原因是有负面意思;事后在新闻部内部会议中,新闻主管问凭甚么“说 (警察) 刻意拖他去暗角拳打脚踢?”,在主管眼中,“一名示威者双手被绑上索带,由六名警员带走。警员将他擡起,带到添马公园一个暗角位,将他放在地上,对他拳打脚踢。”这段旁白具“指警察刻意”的意味。他又问:“你是警察心里那条虫?”

“七警事件”争议中,TVB管理层、记者、新闻从业员组织皆动用“专业”、“客观”等字眼,说明己方理据。专业规范诠释空间大,是行事标准,也是争逐之话语;事件中,管理层的处理方式及理据,可归纳为几种形态:

强力平衡

所谓强力平衡,即以“平衡报道”报道为名,不需要平衡时强作平衡,过分强调平衡而引致扭曲。

事后新闻部会议流出的录音中,新闻主管质疑,应要问过当事人发生甚么事才能这样写。本来,“平衡”“持平”乃新闻专业守则之一,其中一义,乃要求记者予被指控者有机会回应,新闻主管认为行文用字指控警察有意图打人,需要当事人“回应”。

问题是,当事人不可能回应,或不回应时,如何下笔?更重要的争议:事实为何会变成“指控”?事实应否平衡?又如何平衡?

新闻管理层及部分联署公开信的记者认为,用“涉嫌”或“怀疑”过份使用武力字眼较客观;但大部分记者反对加入“涉嫌”或“怀疑”,因为警察的拳打脚踢动作,在放大及“推光”画面后,其实看得很清楚,打人事实无误,只是未必肯定是谁在打而已。

事实无须平衡,若然用上“怀疑”字眼,更是模糊了事实。一些TVB记者指,若画面清楚可见仍狐疑不信为真,那么众多警察放胡椒喷雾的片段,都要加上“怀疑”字眼。

如何“不偏不倚”地选用字眼,也是争议焦点。管理层认为“拳打脚踢”及“暗角”用字偏颇。四字词“拳打脚踢”在一些字典中有“毒打”的意义。有参与事件的记者认为,“拳打脚踢”只有名词及动词,乃客观及经核实后的事实描述。

管理层认为“拳打脚踢”有负面意义,又牵涉到“中立”的理解。

“负面”的用字,看似令新闻失去“客观”,但为何要用“中立”的词语去描述?我们不会用正面的词语去描绘负面事件,同理,我们也不应用“中立”的言辞去描述负面事件;以负面字眼讲述负面事件,才恰如其份,才叫“中立持平”。“拳打脚踢”最后版本改为“怀疑警员殴打他,包括挥拳及脚踢动作”。

另一争议字眼“暗角”,管理层亦认为有负面含义。负责记者则认为,该形容乃协助观众理解现场环境。“暗角”一词最后改为“一个地方”。

七警全部被裁定罪成。(资料图片)

龙门飘移

“龙门飘移”乃指执行规则时,双重标准、前后不一。

有TVB记者指,“七警事件”中,管理层要求的事实证据,达到“法庭标准”,属“龙门任搬”的不一致标准。他们指,平日很多时闭路电视拍摄到的犯罪片段,不会使用“涉嫌”字眼,因为犯罪行为见得很清楚;2016年年初二的“旺角骚乱”,TVB新闻部毫不犹疑就使用了“暴徒”“暴乱”等负面字眼。

正如前几天“一个男人持类似手枪物体企图打劫找换店”一事,闭路电视清楚影到过程,写稿不须说“一个疑似男人持类似手枪物体涉嫌企图打劫找换店”,因为有些事实,看画面已能下定论,beyond reasonable doubt。

至于管理层称用字要小心,乃为免影响日后法庭审讯,妨碍司法公正;报道时事件刚发生,未有人被捕,亦无人遭落案起诉,根本不可能影响审判公正。“七警事件”中,选择字眼标准忽然严格,客观效果,正是减轻了对警察形象的冲击。

积极不对焦

“积极不对焦”指以极端的中立持平之名,去焦点,不尽力呈现真相。

尽管TVB新闻已把“七警事件”及后续之各界反应,作头条处理,但一众记者指出不寻常处:片段为全行最清晰及齐全,但新闻旁述并无持别指出“本台拍摄到…”等字眼,非常谦逊。

亦有记者指,既然打人全过程都有片为证,应该用后期制作放大片段,“推光”画面,逐秒分析,指出每个动作,才能让公众看清楚事实,免于停留在“看到动了手但看不清是否真的打中”的争论。事实上,法庭呈堂时,TVB的片段乃经过放大推光,让人能看得清楚。

有记者指出,以往激进反对派在立法会内投掷物件,TVB新闻曾把投掷的物件以后期制作,加上红圈突出重点,协助观众理解。七警打人新闻片段于早上数小时,旁白被删去,由于画面较暗,观众不易理解,也看不清楚发生甚么事,如此手法,亦属“积极不对焦”,客观结果,事件就淡化了。

“七警事件”是新闻部分水岭,好一部分积极主动的记者意兴阑珊,值得大家留意,事件过后,首批联署28位不同意主管处理手法的TVB记者,至2016年中,已有14位离职 (最新数字未有空调查);要强调的是,记者离职很难说完全与七警事件有关 (有最少一位表示乃私人理由),正如TVB新闻主管后来升了职,也很难说与事件有关。

但从有一半记者离职的事实可见,人事大变,不须大动作,只要缔造一个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有志者自然识趣,也正中下怀。

离职潮后,采访部聘请大量新人;透过人事编排,部分记者及采访主任,工作受到更严密管束;采访部权力重组,只有少数人有权编排新闻主次。这些强化了的规程成为运作新定律,纵使最激烈的冲突过去,新设的管控措施,很多仍然实行。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七警案法官判词有八百多段,法官认为,多家传媒所拍片段,皆属可信,而且所见一致。不禁要问,七警为何众目睽睽下,纵使记者就在不远处,却照样肆无忌惮,以为擡到暗角就无人看见?这是一种甚么心理状态?

杀君马者道旁儿。一众爱字堆、撑警传媒,也要负很大责任,你们制造了错觉,为他们壮胆,以为支持者众,心雄;以为去到投诉警察科加监警会,梁振英统统安插了自己人,就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结果,爱你等如害你。

作为TVB新闻部一个早期逃兵,我明白离开很容易,留下的更艰难。

有朋友翻起了内地资深记者杨继绳,早前获哈佛大学颁发 Louis Lyons Award的几句话,谈记者这职业:

这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受众;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
这是一个平庸的职业,回避矛盾,不问是非,明哲保身,甘当权势的喉舌;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胸怀天下,思虑千载,批评时政,监督政府,沟通社会,使媒体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这是一个舒适而安全的职业,出入于宫阙楼台,行走于权力中枢,灯红酒绿的招待会、歌舞升平的庆典,访大官,见要人,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如果用文章与权势投桃报李,今日的书生可能是明日的高官,今日穷酸可能是明日的富豪;这是一个艰难而危险的职业,且不谈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就是在和平环境中,调查研究,探求真相,跋山涉水,阻力重重,除暴揭黑,千难万险。一旦触及到权势集团的痛处,不测之祸从天而降。
是卑鄙还是崇高、是平庸还是神圣、是浅薄还是高深,在于从业者本人的良知、人格和价值取向。真正的职业记者会选择崇高、神圣、深刻、凶险,鄙视和远离卑鄙、平庸、浅薄、舒适。然而,在卑鄙与崇高、平庸与神圣之间,没有鸿沟、没有高墙,黑白之道,全凭自己把握。如果一脚踏进了黑道,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自己写的白纸黑字,是永远抹不掉的证据。

还是那一句:愿互勉之。

七警事件TVB争议事件簿

日期及时间 事件
15/10/2014
6:00am 及 6:30am
“七警”事件播出,旁白:“一名示威者双手被绑上索带,由六名警员带走。警员将他擡起,带到添马公园一个暗角位,将他放在地上,对他拳打脚踢。期间两名警员离开,留下的警员继续再用脚踢示威者。警员最后带走示威者,整个过程历时近四分钟。”打人片段长六十秒。
约 6:35am 至 6:40am 新闻部总监致电采访部,强烈不满旁白用字。一位当席采主致电另一名主管,商讨如何改动稿件。
7:00am 至
约中午
“七警”事件新闻片段在不同新闻时段继续播出,但“暗角”字眼及形容打人情况的旁白被删去。画面及片长并无删短,与早前播放的一样。
大约中午 警方发新闻稿指怀疑有警员涉及使用过分武力后,“七警”事件新闻片段,原先删去旁白地方,加上一句:“期间怀疑警员对他使用武力…”
6:14pm 首批28 位TVB 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及采访主任,于facebook发表公开信,表明不同意管理层处理手法,其后共114名记者、编辑、编导、主播、监制等加入联署。公开信中,联署人对事件之“处理手法与公司管理层意见分歧,特此声明,表示遗憾”,又“期望前线和管理层均恪守专业,坚守原则,以事实为本,为公众带来准确客观及全面资讯。”
6:30pm新闻 “七警”新闻片段经多次更新,六时半主要新闻中,版本再加上经改动的打人描述:“警方其后带走一名示威者,他双手被绑上索带,之后被擡起,到添马公园一个地方,期间怀疑警员殴打他,包括挥拳及脚踢动作,整个过程历时近四分钟。”
约9:30pm TVB发表声明回应,表示“尊重及支持新闻部主管的专业和编辑自主”,解释由于“可能有法律诉讼,新闻部主管决定用一些较客观字眼,以免影响日后法庭审讯,妨碍司法公正”,并重申“电视新闻报道最重要是真确,客观中立和公正持平。”
10:09pm 香港记者协会及另外六个新闻组织发表声明,促请新闻管理层尊重记者的专业报道,恪守专业原则,切勿自我审查;同时呼吁不要对有关记者秋后算帐。
16/10 早上 新闻部管理层召开大会,与记者、编辑、采访主任讨论事件。
17/10
会议录音被匿名放上 Youtube。TVB总经理向员工发出电邮,指泄漏行为“卑鄙和懦弱”,不排除有个别员工“被外间人士利用,意图破坏公司运作和声誉”。
29/10 撰写第一个版本“七警”稿件的当席采访主任,被调职至新设之“首席资料搜集员”职务。当天早上负责最后审稿的当席编辑后亦被调往处理编排欧洲卫星新闻时段。
2016年4月 一年半后,最初发起联署的28名记者,有14人因不同理由辞职。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