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博览馆庆祝成立三周年 盼加强社会对新闻专业认识
香港新闻博览馆今日(26日) 举行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暨“奥运雄心”征文比赛颁奖礼。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博士致辞时表示,因疫情关系,年初时入场人数一度受影响,但有信心在新一年,与大众有更多“更紧密的接触”,博览馆亦会加强与教育界合作,推出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活动及课程,加强社会对新闻专业的认识,提高公众整体的传媒资讯素养。
博览馆在2021年间,推出多个专题展览,包括“香港战疫”专题展览,展示本港过百年来如何应对各种疫症、“奥运雄心”专题展览,展示运动员的坚毅与奋斗精神,以及适逢今年是日本侵占香港80周年,推出“日占时期香港的民生及报业”专题展览,与大众回顾香港市民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岁月。
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博士表示:“回顾过去一年,因疫情关系,年初时的入场参观人数一度受到影响。随着疫情放缓,下半年的参观人数已持续稳定增长。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博览馆与市民大众,将会有更多更紧密的接触。博览馆亦会加强与教育界的合作,推出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活动及课程,加强社会对新闻专业的认识,提高公众整体的传媒资讯素养。”
为鼓励学生关注本港体育发展及本港运动员在 2020 东京奥运会及残疾人奥运会中的表现,新闻博览馆于9月至11月期间举办“我从香港奥运运动员身上学到……..”学生征文比赛,共有约1,600名中、小学生参加。专业评审团在每组选出冠、亚、季军作品及两名优异作品。是次比赛由香港赛马会、华懋集团、港铁公司及田家炳基金会共同赞助。
展望未来,博览馆会紧贴社会变化,适时推出切合社会关注的专题展览及活动,希望公众关注客观、全面的专业新闻的重要性。
办日本攻占香港“民生及报业”专题展览
另外,今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日本攻占香港80周年,博览馆推出“日占时期香港的民生及报业”专题展览,以当年的报章报道及实物图片,展示香港市民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岁月,以及本港报业在日本军政府统治下,如何应对。
博览馆今天(26日)举行网上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当年的历史,以及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可怕。香港历史博物馆前总馆长丁新豹博士讲述日占时期香港的民生情况,当时本港粮食不足,要实施白米配给,1944年开始更停止配给,改为价格自由浮动,令米价不断上升;当年东华三院的财政状况,当中留院病人要自己负责膳食,东华三院更需要变卖资产维持经费。
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及对外关系)、历史系教授刘智鹏曾访问多位日占时期的幸存者。他指出,当时人民生活十分艰辛,难以温饱,也没有工作,生命更受到威胁;街上亦满布尸体,死状甚惨;军政府实施归乡政策,遣返市民回内地,又将部分市民送到香港外的小岛,情况不明。
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在讲座期间亦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生于日占时期,得知家人经历艰苦岁月,母亲更不幸染病。
香港被日军占领期间,日军控制及审查香港所有刊物,军政府成立“报导部”,审查香港的中文报纸,当时的记者、编辑及社长更被扣留审问。资深传媒人郑明仁提到,曾有报道提及湾仔一间货仓大火,但地方实为军火库,因此社长被指有泄漏军情之嫌;全港十一份主要报纸于1942年亦被迫合并为六份,所有报纸付印前都要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