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教育落后 性别多元社群刻划不足 传统观念成推广障碍

撰文: 马炜杰
出版:更新:

为了解香港中学的性教育状况,MWYO青年办公室今年1月对此展开调查,发现现时性别教育的成效未如理想,本地推广性教育面对重重困难,除了宗教及传统观念等因素,传统校规亦是其中一个障碍;本港性教育中,对性别多元社群的刻划亦不足。

自教育局于1997年编订《学校性教育指引》,之后便再无作出修订,结果导致本地的性教育推广一直成效甚低。MWYO青年办公室于今年1月至5月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时性教育有不少不足之处。

推广性教育及全面性健康组织“糖不甩”不时会到学校举行讲座及工作坊以推广性教育,总监蔡䓕萦女士提到学校中部份校规便是推广性教育的障碍,例如男学生一定要短头发,女学生一定要长头发。蔡䓕萦举例指曾有穿着裙同事到学校举办工作坊,却因着裙会露出双腿而受到校内老师批评,最后需要于教师台后主持工作坊,确保双腿会被教师台遮住,不会被学生看到。蔡䓕萦指不少老师仍坚持过往的传统观念,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便是性教育在港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学者促性教育应包涵同性恋及性别认同等议题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副教授郭勤博士则认为本地性教育对性别多元社群的刻划不足,郭劝指性教育不应只包涵两性,同性恋、性别认同等议题亦应包涵在其中。对非二元性别人士而言,不少校规是社会压迫,例如因生理特征强迫非自己性别认同的校服会令他们感到不适。郭勤认为,部分校规已经过时,需从多元性别群体角度考虑对他们的影响,而在性别教育的议题当中,除两性外,亦需著墨于多元性别社群,增加学生对他们的认识。

另外,传统观念认为性不可讨论,亦影响到性别教育的推广。推行性别教育需要一个“安全空间”,令学生可自在地发问。蔡䓕萦指举办工作坊时,往往临近尾声才能与学生建立“安全空间”,学生才开始敢于发问,但工作坊结束后,学生又没有其他途径可解答疑虑,导致一年可能只有一次机会询问性别教育相关的问题。

性教育及性骚扰的关系亦相当密切,平机会高级政策、研究及训练主任陈建成指出自从疫情开始,不论学校或工作场所都会转以线上进行,网上性骚扰的情况亦有所上升,比率上更超过现实生活的性骚扰。而跟据19年的报告,有过千学生表示曾受网上性骚扰,情况值得大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