曱甴屋|灭虫公司义务出手 叹除虫剂难根治问题:社会乏关怀
撰文: 邱靖汶
出版:更新:
曱甴屋议题全城关注,其中大埔富亨邨亨隆楼单位的恶梦级虫患。一幕幕惊栗画面令人头皮发麻“毛管戙”,当中还包括一帖多只曱甴挣扎求全,爬上灭虫员保护衣的照片。
事件近日出现曙光,单位几乎清空,亦不再曱甴遍地,全赖区议员和各参与部门和机构合力相助,义务出动的灭虫员功不可没。
“入到屋内灭虫的三、四小时,都在和曱甴搏斗”,才刚在富亨完成第二次行动后,Nobedbugs-HK一众技术员回忆初到曱甴屋的“盛况”,不约而同称严重程度数一数二。义务“举手”前已知个案“撠手”,但抵达现场时技术员石启丰仍被震撼得脑内弹出脏话:“一到现场,走廊满地曱甴尸体;曱甴气体味道混入食物残渣的味道,很臭!”
曱甴难搞不及人难搞 灭虫员叹乏关爱难根治问题
灭虫工作很难一次断尾,技术员会多次上门视察为求根治。富亨邨的个案,高级技术员梁毅进评估至少要三次“喷烟打雾”,惟曱甴屋问题根源在于户主的生活习惯及状况:“知道很难可以有人完全照顾户主,因为事主一定有些自身的状况,令他持续生活在恶劣的环境,可能是社会缺乏了关注。”
凭消灭害虫 让人生活重回正轨
今次并非Nobedbugs-HK首次无偿义助,虽说“打开门口做生意”,但来自西班牙的老板Francisco Pazos深信在社会有需要时出手,除了帮到人还可以得到金钱以外的满足:“找上灭虫公司,问题都非同小可。例如因为床虱问题无计可施的人会因为无法入眠,影响社交、影响生活。不时有客户在灭虫前会哭着求助,而灭虫后也会哭,是因快乐流泪。”
除了灭杀,他们亦会创造;帮人时会从“灾场”收集曱甴样本,希望研发对环境更好的除害剂。除了参与研究,到底要成为歼灭者还需具备甚么条件?请留意《香港01》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