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设教育署 取消TSA、BCA 就可走出困境?教育界及家长看法迥异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特首参选人曾俊华抛出政纲,以5页共16段谈及教育范畴,当中最瞩目的是重设教育署,以及教育局变身教育及人力局,教育界对其提议各持不同意见。有认为人力及教育合一,会顾此失彼,但亦有认为有助做好规划;至于重设教育署,冀可协调局方,可发挥像大脑功能,微观管理实际运作。亦有中学校长质疑“以票为本”,若曾俊华有心解决教育问题,为何过去8年不增加资源予教育局。

特首参选人曾俊华将教育列入政纲第4章“优质人材优质生活”内,其中最大亮点为取消全港系统性评估 ( 简称 TSA / BCA ),以阻止操练风气的蔓延。(资料图片 / 黄永俊摄)

曾俊华的政纲,当中有5页共16段谈及教育,谈及要扭转“工字不出头”的观念,取消所有 TSA / BCA,阻止操练风气的蔓延,提出检讨行政长官应否继续出任大专院校校监;研究落实幼师薪级表,亦有提重设教育署,并指重新成立的教育署可透过评估监察全港学生的学习水平。建议是否有助学界减压、重回正轨?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指,过往教育局及教育署的角色分明,前者主政策制定,后者主执行,故赞成重设教育署。(资料图片 / 江智骞摄)

人力教育合一 担心顾此失彼

就改组教育局,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不认同将人力与教育两大范畴合于一局,加上现时社会及教育问题比以往更复杂,他担心一局多职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不过,叶赞成回复以往教育署的角色。他续指,过去教育局及教育署的角色分明,前者主政策制定,后者主执行。而后者更是以有前线经验、教书出身的教师为主要人力,除分工更清晰及集中外,亦可透过局署协调,增加局方对前线情况触觉。不过,叶指曾俊华具体想法,要待后日(8日 )与曾会面后才了解。

设教育署可微观实际运作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厂商会校长麦耀光,则对人力与教育合一局有期望。他指,教育其实牵涉社会人力发展,现时人力归劳工及福利局管,教育局想发展人力栽培要跨局合作才做到。他认为,两者合于一局,有助更好规划,应能避免现时类似毕业教师过剩、副学士毕业生泛滥的情况。不过,麦相信曾俊华口中的教育署,与旧有的不一样。他指以往的署方主要管公帑运用、人力升迁等,但2000年教改后,校本比重高了很多,又新增了法团校董会,他估计曾所指的教育署会像大脑般,微观管理实际运作多。

特首参选人曾俊华公布政纲,提出重设教育署署长职位,及承诺取消所有 TSA / BCA。(资料图片 / 郑子峰摄)
前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林日丰表示,增加常额教师涉及理财,以曾俊华“守财奴”的性格,未必成事。(资料图片)

为何过去8年不及早增资源

而前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林日丰,亦同意麦对人力与教育合于一局的看法,而且相信局署分家会有助改善人力规划。不过,他直言曾现时的建议离地、不到位,似“以票为本”,看不到真正在地的问题。他指,现时学界最迫切的问题是常额教师不足问题、及公开试过於单一,未能照顾学习差异。他续称,教师人手不足、工作超出负荷已是多年问题;而现今的学生学习差异愈来愈大,但公开试却只有一个中学文凭试,令不少学生要在课后增加补课才有机会追上学习进度。林认为,公开试应参考以往高级程度会考分AL及AS两个级别,为学生提供多元考试。

不过,林担心,增加常额教师涉及理财,以曾俊华“守财奴”的性格,未必成事。他又反问,如果曾俊华有心解决教育问题,为何过去8年没有留意到问题,增加资源予教育局。

香港革新教育家长同盟召集人Eiffel表示,欢迎曾俊华将取消TSA/BCA纳入政纲,但认为此乃只是第一步,支持取消TSA/BCA的参选人应做更多扭转现时已因TSA而造成的异化课程问题、及过度操练文化,例如改变升中派位系统、增加学生升大学机会。

Eiffel指,现时已有3位参选人表明支持取消TSA/BCA,只欠林郑月娥。他称,此只为正常回应民意的举动,不会因此而特别支持曾俊华。

香港革新教育家长同盟召集人Eiffel表示,曾俊华政纲提出取消TSA/BCA仅为第一步,望日后支持取消TSA / BCA人士可做更多,扭转现时因TSA而造成的异化课程问题、及过度操练文化。(资料图片 / 吴钟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