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八成SEN儿童曾被虐 学童沉迷打机上网严重

撰文: 钟丽霞 郑翠碧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近两年,小朋友留家时间增,加上停课、上网课、体育设施关闭等,令儿童身心健康亦受影响,其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引发的问题惹人关注。香港大学一项在疫情期间跟进140名小三及至中五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童普遍出现“晚睡、迟起床”情况,每日平均使用电子产品于娱乐上亦增一小时。
疫情亦令虐儿问题恶化,港大的研究亦发现,疫情下约80%有特殊学习需要儿童曾被肉体及精神虐待。

林郑月娥出席年度儿科学术会议。 (主办机构提供)

香港儿科医学会、香港儿科医学院、香港儿科护士学会及香港儿科护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年度儿科学术会议,今日(30日)在香港儿童医院演讲厅举行。由特首林郑月娥、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及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主持开幕典礼。

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儿童医院除了为病童提供治疗服务外,亦会主力做研发,而政府将于落马洲设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以及在新田构建新田科技城,日后在生命健康方面可以有更多发展,香港在这方面相对有优势,因为有很多专家人才,相信日后若要发展新药物、新疫苗,都可先于香港做研发,再于大湾区大量生产。

她又指,日后会更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阻止任何人伤害儿童的健康及生命。她重申,政府应设儿童事务专员,为儿童争取权益。她并称,未来会推动女性重投社会工作。

林郑月娥续称,卫生署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目前仍有四成人手短缺,因此政府早前提出放宽引入海外医生的门槛,就是为了引入人手,缩短儿童轮候的时间,希望反对放宽的人士能够明白这是为了香港人的健康著想。

今年学术会议主题为“新冠疫情新世代中儿童的健康和发展”,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兼香港儿科医学会会长叶柏强称,研究发现停课加上居住环境限制,儿童体能、认知能力及精神健康,甚至与家人关系均受到严重影响。

疫情期间儿童普遍运动少、晚睡迟起

他指,研究发现,幼童、男孩、低收入家庭、父母离异、父母或儿童本身有病患,有较高风险在疫情期间出现行为问题。研究团队亦比较2019年9月至去年1月,及今年3月至4月,共140名小三至中五学生的睡眠及活动习惯,发现疫情期间儿童普遍较晚睡及迟起床,使用电子产品于娱乐的时间平均每日增加一小时,以6至12岁儿童最为明显。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较多、运动较少。

疫情下家暴个案增加令人忧虑,他称,研究发现约80%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曾被肉体及精神虐待,更有儿童被非常严重虐打,他认为需于疫情后持续支援儿童,尽早介入提供协助,如确保儿童有足够睡眠及运动,适当使用电子产品等。

护眼贴士:户外活动每周达14小时

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副教授兼香港儿童医院眼科部主管任卓升称,中大推行的香港儿童眼科计划,到今年跟进了逾3万名儿童及6万名家长,显示香港是全球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约40%的8岁儿童有近视,约70%的成年人有近视。若父母都有近视,子女有近视的风险增加12倍。

他建议推广“守护儿童健康靠护眼”概念,儿童需维持良好生活及使用电子产品习惯,包括户外活动时间应达至每日2小时或每周14小时、每阅读30分钟应让眼晴休息等。中大早前研究亦发现,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有助控制近视,减少并发症风险。

叶柏强表示,近期医管局接收的虐儿个案增加了几成。(资料图片/黄文轩摄)

公立医院病房接收虐儿个案近期大幅上升

叶柏强在会议后的记者会表示,疫情高峰期时难以发现虐儿个案,现时开始复课,便浮现了各种问题,例如近期很多学童自杀,而根据他观察,公立医院病房接收的虐儿个案近期大幅上升,反而同期传染病入院个案较以前少,高危地区的虐儿个案上升了三成以上,高危区包括屯门及观塘,更可能连带有涉及性侵的个案。而肉体虐待包括身体虐打、用烟头烧皮肤、打头、摇晃等。

叶柏强指,该研究于去年中进行,访问约400名特殊学校的师生及家长,发现逾8成曾被虐,包括精精及身体伤害,近3成被疏忽照顾,逾两成被严重身体伤害。

他称,曾有8岁小三男生,刚复课后被老师发现身上多处瘀伤和滕条印。老师告诉社工转入医院检查。发现疫情下男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完成很多的功课令妈妈很大压力,再加上老师告诉妈妈其子上网课时经常不专心,所以妈妈多次体罚儿子,父亲因做饮食开工不足亦加添令妈妈的压力。男生几天后复原,个案由社工继续跟进。

另外,叶柏强称近期门诊亦“爆晒”,收到很多痴肥和营养失衡的个案,近日肥胖新症增加三、四成,而且这些肥胖并非病态性,而是营养性和运动性,由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而致。

任卓升则指,追踪800名儿童后发现,疫情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每天2.5小时,疫情后则升至6.8小时;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就大幅减少,由疫情前每天75分钟,跌至疫情高峰期的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