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量锐减至21万只响警号 离岛西贡最少雀 观鸟会吁勿扰鸟巢
麻雀随处可见,不过,香港观鸟会最新“全港麻雀普查”发现,树麻雀数量锐减至21.1万只,6年间急跌3成,住宅区、休憩区等不同用地全线录得下降,观鸟会指,应视为警剔信号。
18区麻雀平均密度则与以往数据相若,最高为深水埗,其次为屯门及沙田等,观鸟会指,麻雀与人类亲近,亦带来心灵满足,呼吁港人守护麻雀生态,包括减少使用喷雾式、非针对性灭虫方法,以及避免干扰或赶绝麻雀家园。
香港观鸟会连续第6年进行“全港麻雀普查”,今年有超过164名市民参与共4天的普查,目测及统计指定区域街道栖息的麻雀及鸟巢数目。普查路线覆盖全港18区,共88条,每条长约1公里,并覆盖全港市区6个主要生境包括住宅区、休憩用地、工业区、农业区等,随后再按各土地用途总面积,按比例推算。
同比少5.5万只 比2016年首次普查跌3成
最新普查结果显示,香港现时约有21.1万只树麻雀,同比下跌5.5万只,相对2016年首年普查的30.5万只,下跌3成,观鸟会指,虽然生物数量在自然界偶有波动,但仍需警剔。
疫情拖累商业活动 喂雀仔人减影响麻雀数
香港观鸟会高级研究专员彭俊超提到,麻雀数量于多个生态环境俱现跌势,反映并非单一事件,是广泛情况。以公园为例,6年前一条1公里长的公园路线,可发现约75只麻雀,时至今日则不足50只;商业区麻雀数量平均值亦由6年前60多只降至今年廿多只:“商业区跌得都明显,似乎都关呢年几疫情事,好多时麻雀会去餐厅、面包铺揾食,商业活动减少可能都有影响;上年都留意到公园少咗,可能系恒常喂雀仔人少咗,但暂时未有具体数字。”
深水埗雀量与往年相若 全港最高
18区麻雀平均密度结果与以往数据相若,最高为深水埗,其次为屯门及沙田等;离岛及西贡等人口密度较低地区,麻雀数量亦随之较少。今年普查亦发现共140个鸟巢,82%筑于人造建筑物,包括排水或气口等、大厦外墙、冷气机等,涉及天然的植被上则只有18%。
麻雀减少非本港独有,亦有多个研究显示外国例子,他又表示,本港麻雀减少成因众多但不确定,包括新型楼宇减少适合鸟类营巢空间、物种竞争、电磁辐射影响鸟类繁殖,市区昆虫或无脊椎动物减少导致觅食或育雏变得困难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观鸟会吁减少使用喷雾式及非针对性灭虫方法
彭俊超指,在本港环境下,难量化麻雀的经济效益,惟麻雀与人关系密切,观鸟亦可带来心灵满足,年前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树麻雀是港人最爱鸟类之冠。观鸟会呼吁,减少使用喷雾式、非针对性的灭虫方法;每年3至6月是麻雀繁殖季,不时会在大厦缝隙位置筑巢,市民应避免干扰或赶绝麻雀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