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澳文化径启用 居民冀助认识小岛 不欲设商业区破坏宁静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吉澳已被纳入地质公园,岛上现时设有故事馆及文化径,亦有街渡来往吉澳及马料水,为孤寂小岛增添不少人气。
有原居民移民后,再度重游旧地,勾起孩童时在饼店看家人整糕点的点滴,冀文化径令游客重新认识吉澳曾是一个商舖林立的小岛。另有居民指,不希望岛上游客过多、如长洲及梅窝般变得过度商业化,认为故事馆及文化径带动的人流量已合适,不欲破坏小岛的宁静。

+9

来记饼店是吉澳岛上的老牌中式饼店,专门制作花生糖和企炉饼等中式糕点,中秋佳节也会制作传统月饼,在岛上及附近村落销售。随岛上的人流渐少,饼店也结业了,但店内仍保留昔日的生活器物及糕点用具。

昔日吉澳曾旺盛 有饼店、咖啡室、发型屋

周家姊妹花在孩童时期曾在店舖门前拍照留念,她们十多岁时搬出大埔,在市区工厂打工,后来家姐周月琴更移民英国。近年回流常重游旧居,令快将忘记的记忆也被勾起,希望文化径令游客知道:“吉澳曾经有一间饼店,该处不只是乡村,还有咖啡室、发型屋等,什么店舖都有”。

妹妹周月仪则认为,重返吉澳后眼看街道面目全非,有一种唏嘘感,但希望这个老家不会成为旅游区,不会成为下一个长洲。

村民冀增游客认识吉澳 不欲变商业区

今年65岁的村民王水容,是吉澳故事馆的馆长兼导赏员之一,靠他与另一名村民凭记忆口述这个小岛故事。他说,自故事馆在2019年启用后,每逢周末吸引数百人来参观,疫情期间馆内实施人数限制及要使用安心出行,但本地旅行团也没有大减,高峰时门外更大排长龙。近年不少市民选择“跳岛”游,他认为假日游客已不少,新开设的文化径或令人流略增,相信故事馆及文化径足够应付市民“一日游”。

王水容在吉澳土生土长,7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但植根吉澳,因思乡及要照顾家人而决定回流,无奈老街坊也相继离开,叹言岛上居民平均年龄超过60岁,多只剩下长者守护吉澳,如他般决定在岛上安享晚年。王坦言,享受岛上宁静环境,不希望游客过多、如长洲及梅窝般商业化。他认为,目前客流量理想,只有假日才有游客登岛,不会造成过多困扰,倘当日游客过多,相信街渡也会按情况加开班次应对。

+1

渔护署指目前街渡安排合适

渔护署地质公园主任(教育)吴善斌表示,近年市民可在周末或假期于马料水乘搭街渡,或参加本地旅行团前往吉澳,假日平均有500至800人上岛。他说,游客人数受制于街渡班次,亦咨询当区居民意愿,希望维持适度人流,担心人太多增加当区负荷,故认为目前班次安排合适。他说,已在当眼位置展示标语呼吁市民爱护乡郊、自己垃圾自己带走,相信不会对当区环境构成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