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护署斥25万元活化吉澳文化径 扫码可听居民述昔日光辉【多图】
疫情下绿色旅游兴起,令较偏远小岛也成打卡胜地。全长3.5公里的吉澳文化径今(23日)推出,旅客在沿途竖立的解说牌上,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由当地村民口述昔日生活轶事,令游客更了解吉澳渔村的前世今生。
除了听小店故事,文化径也有旧照片纪录吉澳旧貌。渔护署表示,会以吉澳作为试点,推广及保育社区文化历史。
位于新界东北水域的吉澳呈Z形,弯曲的海岸线为渔船提供天然避风港,被渔民视为“吉祥的海湾”。曾是水陆居民聚居的热闹岛屿,人口最兴旺时期,要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有近6,000名居民,但时至今日,吉澳的常驻居民不足50人。
原本只有约800米长的自然步道,渔护署重新规划为长达3.5公里的吉澳文化径,行足全程约花两小时,大致平坦易行。文化径以吉澳大街为中心,连贯岛上人文历史景点,沿途设有27块解说牌,旅客扫描牌上二维码,即可聆听村民或地质公园导赏员口述故事。
其中两条分支路线分别通往吉澳西北角的两座山顶“高地顶”及“高棚顶”观景台,前者向北遥望,饱览相邻鸭洲、深圳盐田港等景致;从后者南望,则可欣赏印洲塘渔港风景。
口述历史重温昔日渔村光辉
以客家人及渔民为主的吉澳人,在60年代起相继搬出市区或移民,走入曾有超过60间店舖的吉澳大街,昔日人来人往的繁华闹市变得沉寂,杂货店、士多、冰室、猪肉店等商铺多已变成一片废墟,剩下空壳及门外的解说牌,是历史遗下最后的痕迹。岛上唯一学校“吉澳公立学校”,全盛时期有超过600名学生,后来因学生人数持续减少,最终在2005年停办。
除商舖,还有露天电影院。原来吉澳村公所曾在60年代购入一台电影放映机,以民居的白色外墙作为萤幕。播电影的晚上,吸引村民在墙前空地“担櫈仔”收看免费电影,有村民笑言“难得有娱乐节目,成条村都来!”,忆述高峰时曾聚集千人睇戏,播映时间还要避开月光,以免影响画面清晰度。
冀市民更热爱乡郊
吉澳文化径由渔护署耗资25万元兴建,筹备约9个月终于今日面世。渔护署地质公园主任(教育)吴善斌表示,适逢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立十周年,以风景优美及游览路线较长的吉澳,作为试点推出文化径,希望透过口述历史形式,更增添亲切感。
吴解释,地质公园范畴包括地质、生态及地区文化历史,希望推广及保育社区文化历史,并转化成旅游新资源,令市民更热爱乡郊。他说,吉澳故事馆2019年开幕,以往游客入馆才能认识该处历史文化,今次文化径是延伸项目,在游览过程可知悉当地传统文化、风俗及故事,扫描二维码也可浏览昔日旧相及有语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