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疫下留港首度重制六角走马灯 师傅强哥:为新一代讲故事

撰文: 梁焕敏
出版:更新:

今日(21日)就是中秋节,踏入农历八月,现时已少有的纸扎品舖会摆满传统手扎灯笼。不过,开业60年的大昌隆纸号,佳节前夕挂满一个一个传统兔仔灯笼,甚有节日气氛。老板詹伟强疫情下不能到内地厂房监工,一转念下,竟然回不了内地,何不用多出来的时间,重新制作老香港灯笼,让下一代人知道传统花灯的模样,更凭著回忆,首度将竹制六角走马灯重现街坊眼前,也算是传承的一种。

开业60年的大昌隆纸号,中秋节前夕挂满一个一个传统兔仔灯笼,甚有节日气氛。(卢翊铭摄)

又到中秋节,不论是年轻人或是长者,也会买灯笼应节一番。本港手制竹扎灯笼式微,只有少量纸扎舖仍有制作及出售。位于佐敦开业60年的大昌隆纸号,佳节前夕舖面挂满一个又一个传统兔仔灯笼,甚有节日气氛。更特别的是,店内中间有一只面包超人灯笼,又放有竹制比卡超灯笼,更有接近失传的竹制六角走马灯笼,令人目不暇给。六角灯整个以竹制造,内放有乌丝灯胆,而中间围著的龙凤剪纸受热会转动,在现时的确较为罕见。

老板詹伟强(强哥)本身在内地设有纸品厂,因疫情不能返到内地厂房监工,令他反而想到不如花时间回忆并制作的传统手作灯笼。他以一个半月时间,由骨架造起,重新制作旧香港常见的六角灯,希望新一代可以知道老香港过节的气氛。

竹制面包超人灯笼,“坐阵”店中间,颇有“气势”。(卢翊铭摄)

强哥说著因疫情下“太得闲”,希望凭回忆制作一个又一个传统灯笼,为新一代说故事。已有两名孙儿的强哥,遂以独特的工艺为两名孙儿造灯笼。他早前购买了一个比卡超公仔、研究它的结构,分别人手制作两个比卡超灯笼,逗他们开心,强调是“非卖品”。但强哥亦曾在10年前,为帮助一名男士“追女仔”,亲手制作面包超人竹灯笼出售助攻,为多年来少见的“新派旧制作”。强哥解释,“为自己好难为情,帮人就系美德嘛,无所谓啦!”

店内放有比卡超竹灯笼,是非卖品,是强哥亲手制造给孙儿们的礼物。(卢翊铭摄)

亦因为疫情,以往生活起著变化,以往曾以为中秋节要到内地厂监工、忘过不停是必然,但因通关检疫,放慢脚步去想想将会失去的传统,及可与客人一样,一家人聚天沦,访问前正是午饭时间,强哥一家在店内围著午餐,也是以往疫情前可比较少有。

新一代或许会知道传统的竹扎灯笼有兔仔、杨桃、金鱼等,大昌隆纸号本身为纸扎品店,过了农历七月,来购物的人由严肃的购置祭品,转为一家大细开心选择灯笼。店内的传统三色兔仔、白兔仔、粉红色兔仔,非常“吸睛”,强哥说,兔仔那红色的眼睛是“不可改”,四个“碌”的“脚仔”是多年来港人对传统灯笼认识的标记,强哥太太说,“以往传统以人手画,但唔够立体,现时改剪纸,但红眼睛系一个标记。”但由于安全考虑,现时已不再使用蜡烛、改用灯胆照明。

纸品店内购买的,大部分为祭祀用品,大慨是中秋节,才是其中一个会一家大细开开心心到来购物的光景。疫情下,一家人留在店内工作,一边团圆,一边看著长辈带著孙儿买花灯,深有感受,“买灯笼系开心,买的开心,卖的开心,无太多思想上的家庭乐。”经历两代的经营,现年已60多岁的强哥慨叹同行“买少见少”,另他们同样放弃市场,长辈可为孙儿买传统庆祝品的地方,可能又会少了一个,“香港竹制扎作灯笼得返我地一间之嘛,如果我地唔做都应该无人做了…都希望呢样野唔好在我地手中消失。”他只望自己仍坚守,免传统手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