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中港未通关 港爸请假带儿子回港适应:跨境生上年无返过学
新学年首天,全港大多数中小学生恢复半天面授课,但中港两地仍未通关,跨境生难如常回港上课。大埔仁济医院蔡衍涛小学,约有一百名跨境生,当中八成是小五至小六生,校长陈淑儿说,当中有数名跨境生希望上面授课而回港开学。
在该校就读的小六“双非”跨境生为预备升中呈分试,赶在昨日与妈妈(8月31日)回港租住㓥房、准备今天开学;亦有内地工作的港爸,考虑小二的儿子,升小学后从未上学,故请假陪儿子回港开学。
港人叶先生说,儿子“成个小一都无返过学校”,考虑“网课始终差啲啲”,为儿子学业及群体生活考虑,新学年特别请假带儿子回港适应。只能留港约一个月的叶生说,儿子将由嫲嫲照顾,万一农历新年仍未通关,太太及幼女将回港居住,“至少有妈咪陪住”。
大埔仁济医院蔡衍涛小学6A班原有24名学生,当中六成半为跨境生,今日仅11名学生回校上课,当中两人属跨境生。同班同学黄同学形容,对跨境同学能回校上实体课感惊喜及开心,“多啲同学返嚟热闹啲”。
赖盈是赶回港开学的跨境“双非”学生之一。她说,一家人在内地居住,从幼稚园开始已坐跨境校巴往来两地上学,但因疫情已超过一年未有返港,直至昨日(8月31日)才透过“回港易”返港,准备今日到校上课。
小六跨境生为升中返港开学租㓥房暂住
赖盈表示,由于父母均非香港居民,来港手续繁复,须检疫隔离,一度考虑转到内地学校继续升学,但因两地课程存在差距,加上升中再即,几经考虑后,妈妈才决定陪她来港上学,为呈分试做准备。她与妈妈现于面积约100平方呎的㓥房暂住,一家人须分隔两地,“以前无嚟过香港住,一直住深圳,但𠵱家通唔到关,唔可以坐大巴返学。”
因其母仍在检疫,须由她负责外出选购食材及日用品。良久没回港,她说一切仍在适应,亦想念家人及宠物,“系有啲挂住屋企人,我有养雀仔,都挂住佢”,但对回港上学感开心及兴奋,打算相约同学周末一起郊游,“都挂住老师、同学,呢度上学唔易走神。网课同实体课分别系网课眼睛攰,虽然返嚟日日戴口罩,挂住耳仔唔舒服,但值得嘅,见到同学、学更多嘢。真系好唔容易先见面,周末会想一齐倾计、出去行山。”
自行返港复课盼尽快通关
现就读6年级的杨昕,8月19日由家人送至关口,自行回港,暂住亲友家中。她说,因疫情已近两年时间未有回校,在内地上午参与网课、下午则上补习班,颇为辛苦,对可回港开学心情激动,形容学校比以往美观,“有啲激动,两年未返嚟,好耐无见同学,学校都有啲唔同,5楼、2楼都有壁画。”但她坦言,希望尽快通关,“通唔到关就好耐都见唔到佢哋(家人), 都会伤心。
除了双非学生,亦有在内地居住及工作的港人带子女回港开学。家长叶先生说,因工作需要,一家人长居内地,就读小二的儿子,多年来均跨境上学,只间中在港住在祖母家,直至疫情爆发,儿子只能在内地上网课。
“廿几个学生,同班只有两至三个跨境生,始终老师面向学生教授,对跨境生系差咗少少。我唔怪佢,但系事实,亦系带佢返嚟嘅小因素。一年级大家觉得冇所谓,但万一二年级今年成年咁点搞,唔得㗎嘛!跟唔上!”
内地工作港爸请假带儿子回港上学
叶先生说,原以为疫情最多只维持半年,但由于影响持续,为免影响儿子学习,决定请假带他回港上学,但最多留至9月中,“我国内上班多,旧年一年级四月开学,本身谂住净返几个月就上网课,但二年级考虑细路仔有群体活动好啲,所以带返返嚟。过多一两个礼拜就要分开,佢留喺嫲嫲到。”
叶生直言不舍儿子,但“疫情病毒控制唔到,只希望快啲(通关)。”他说,万一中港两地在农历新年仍未通关,将安排太太及幼女来港居住,“无可能见两日,我返上去隔离14日,工作上唔容许……𠵱家细嘅系内地返学,太细无办法带埋落嚟,如果真系新年都未得,就要安排太太嚟住,起码妈咪陪住。”
大埔仁济医院蔡衍涛小学有约一百名跨境生,当中八成是小五及小六生。校长陈淑儿说,即使学校早前已斥资100万元更新课室设备,如电子白板、录影设备等,尽量确保网课顺畅,但有跨境学生反映直播实体课时,老师走动会影响收音,部份学生亦因家中接收不良“断线”,故本学期除直播课堂,另安排每周数堂下午网课,作重温中英数课程重点、解答跨境生提问之用。而小六级英文课更会按能力分组,希望为升中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