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海】沙螺洞换地保育现转机 村民争取赔偿 冀自耕自足
去年初,一片鲜黄的油菜花海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拍照、打卡,也再揭开沙螺洞近40年的土地发展争议。新一年,油菜花再开,村民及发展商亦迎来解决纷争的转机。大地主“沙螺洞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方松铿不满政府拖延换地多年,亦对持有土地受破坏而被政府控告感意兴阑珊,本打算卖地退场。事件有峰回路转,前日(1月18日)出炉的施政报告表明,政府正积极考虑以大埔船湾已修复的堆填区,换取沙螺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村民普遍欢迎方案,据悉,发展商将与村民对话,并已就换地草拟与村民的合同,包括赔偿每间村屋估值的180万建筑费,但“细节要待开会商讨”。
手机App用户请至01新闻fb观看影片
沙螺洞去年初首现一片油菜花田,吸引大批巿民游览,然而花海位处“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环保团体忧虑生境被破坏,掀起一场沙螺洞保卫战。前日出炉的施政报告为事件带来一线曙光,报告提及:“政府正积极考虑,透过非原址换地方式,以大埔船湾已修复的堆填区换取沙罗(螺)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以长远保育沙罗(螺)洞,同时继续物色合适地方纳入郊野公园范围。”
换地选址短期内不可建屋
据上周三与土地拥有人“沙螺洞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公司)董事方松铿开会的村民透露,早在数年多前,政府曾向公司提出,以船湾有一幅拟作公私营骨灰龛场的私人经营权,换取沙螺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及后却不了了之,直至方向局方追问,才获告知换地条件改为在船湾已修复堆填区发展高尔夫球练习场,碍于有关土地的发展经济效益并不如理想,短期内亦不可建屋,公司将蒙受一定经济损失,故有所迟疑,但最后亦无奈接受,因沙螺洞已确定不可发展。
公司与村民商讨赔偿
该村民引述方松铿说,自己年事已高,第二、三代亦无兴趣处理沙螺洞的“烂摊子”,即使船湾的土地只是一块“猪头骨”,但也是时候“作一个完结的妥协”。他称,公司将与村民对话,并已有草拟的合同内容,包括赔偿每间村屋估值的180万建筑费,但“赔偿细节要待开会商讨”。
村民要求保留村名、祠堂 “不容灭村”
对于换地,沙螺洞李屋村村民李国强回应说:“村民的平台反应好正面,欢迎一个终结的方案,因为已经纠缠了40年,是时候达到协议,安顿下来。赔偿金额如何,留待下一步研究,但先决条件是祠堂、村落名称要保留,我们不容许在这一代灭村,以及可优先取回旧屋地,待村民回流居住,这是底线。”
忧油菜花田不保
沙螺洞村民权益会会长张伟国则对方案保持中立。他称:“发展商收地以来拖了40年,我们都由后生仔变成六旬翁,它却一直未曾履行(兴建160间村屋)承诺,现在未开居民会议,去向亦未明朗,也要待下一届政府敲定。”他补充,除非公司有合理的安置,否则会继续种菜。
对张伟国来说,沙螺洞不只是祖屋所在,也是过去十多年落地生根、自耕自足、经营士多为生的乐土。去年春天,他在张屋村外种植了一大片油菜花田,吸引数以万计人次赏花,带旺这条小村落。他说:“这是我们两口子唯一养老的生存机会,不需要靠政府的救济,已习惯这里,也年过六十了。”
发展商:冀尽快展开商议 长春社:换地做法正面
代表“沙螺洞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律顾问张达明日前回复传媒时指,冀尽快与相关部门商榷,形容现时换地进展“十画有一撇”,但就称魔鬼在细节,未来仍要视乎换地条款及细节。
长春社助理公共事务经理吴希文认为做法正面,解决了沙罗洞上保育与发展的长期矛盾,但当中政府并没处理原居民诉求,担心如发展商与原居民谈不拢,就会为换地带来隐忧。吴认为可将换地做法纳入政策内,供发展商多一个选项,但其他类似个案须个别审视,否则会引来发展商囤地,“可能𠮶啲地方毫无发展需要,亦无先决条件发展,点解你要换块地畀佢去发展?”
政府消息指,沙螺洞面积达到约56公顷,私人土地占了27公顷,由单一业主持有。大埔船湾堆填区面积约55公顷,已于1995年关闭,地皮部分目前已出租作高尔夫球练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