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倘加价至220元 料医管局每年增9亿元收入 占开支2%以下
立法会讨论医管局收费调整建议,议员质疑,急症室收费由100元加至220元,加幅超过一倍,市民难以负担。医管局在增加足够门诊及夜诊服务前,不应该加价。议员邵家臻亦质疑,过去5年次紧急及非紧急求诊人次,其实有下跌,因此压力问题是并非因非紧急市民滥用急症室,而是因人口老化及医管局资源错配。急症室大幅加价,并不是对症下药的改善方法。
医管局建议调整公立医院收费,其中急症室收费由100元,增加至220元。医管局上一次调整收费为2003年,当时急症室由免费增至现时的100元。
葛珮帆:公院加价 私家诊所计划加价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指出,已听闻有私家诊所因公立医院考虑加价,亦有计划加价,医管局若希望透过收窄急症室及私营市场收费,减少市民往急症室,若私营市场同时加价,港府“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届时市民或找不到应有医疗服务。议员黄碧云议员亦指,公立医院门诊、夜诊及假日门诊数目十分少,在加价前,应该先加上述门诊服务名额。
另外,邵家臻提到,过去5年公院急症室次紧急及非紧急求诊人次下跌,急症室压力并非因非紧急市民滥用,而是因人口老化及医管局资源错配。他指急症室大幅加价,并不是对症下药的改善方法,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回应称,过去非紧急及次紧急求诊人次,每年大概为140万人次,数目平稳,虽然人数未必增加,但“轮候时间平均达2至3小时,即有病人需轮候5至6小时,对急病人士明显不理想。”他同意在加费以外,希望多方面配套,减轻急症室压力。但他指出,公立医院面对人手问题,希望18/19年度可以增加人手,纾缓情况。而门诊及夜诊名额,已陆续增加。
加价后料增9亿元收入
医管局财务总监钱湘芷则透露,是次加价项目,每年收费约为20亿元,而加价后料会增加9亿元收入,占医管局每年约500亿开支,不多于2%。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陈肇始说,局方刚收到医管局检讨收费建议,相信现届政府会就建议提出相关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