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加浸大人工智能技术 上的士输入车牌自动计算下车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袭港逾一年半,政府为加强确诊者的接触追踪,去年底推出“安心出行”应用程式,让市民记录曾去过的处所。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采用浸会大学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上的士并输入的士车牌,程式便会根据用户的动态转变,计算其下车时间,更精准记录用户的行踪,有关功能预料未来几日便会通过审查,市民届时便可更新应用程式。
资科办强调程式下载量已达500万次,当局亦已聆听民意,上月底已公开程式技术规格,以及保安和私隐报告等,希望市民能放下介心,强调现阶段不会考虑公开应用程式介面(API)。有资讯科技专家则直指,有关报告内容简陋,未有详细交代加密、解密等涉及私隐的内容,难以释除市民疑虑。
透过“加速度传感器”计算下车时间
浸大去年10月推出“新冠病毒风险警示系统”(BU-Trace),供师生在校内人流较多的地方记录行踪,与资科办同期推出的“安心出行”不谋而合,负责研发程式的计算机科学系副系主任徐建良遂联系当局,进一步研发以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用户登上的士、输入相关的士车牌后,程式便会透过“加速度传感器”监察用户的动态,从而计算出用户的下车时间,并自行记录在程式内,系统认定用户已下车,便会停止监察,因此程式耗电量仅1成,准确度则高达9成。
料未来数日通过审查 只用于乘搭的士
“安心出行”预料未来几日便会通过审查,开放予用户更新,惟新技术目前只会应用在的士上,视乎情况再决定会否扩展至巴士、小巴和港铁等交通工具,碍于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动态会较大,或会影响到计划用户下车时间的准确度,加上巴士和港铁车厢等不便贴上二维码(QR Code),徐建良的团队将会继续研究改良。
资科办与港大研发的蓝芽升级版“安心出行”显然较为可取,惟资科办助理政府资讯科技总监(产业发展)黄敬文透露,已在十多辆行走数码港的专线小巴安装发射器,透过人工智能测试同事的上下车时间,惟碍于耗电量较大,影响程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坦言仍有不少技术问题,以及私隐和保安评估,暂未有推出的时间表,但强调巴士和港铁均欢迎相关技术的应用。
资料办重申安心出行不同于星韩收集资料系统
“安心出行”推出9个月以来,一直无法说服某些人对私隐安全疑虑。徐建良解释,新技术依旧采用分散式(decentralised)设计,亦不需要使用网络,再三强调程式运算并不涉及中央伺服器,亦不会收集用户的个人资料及位置数据,与新加坡、南韩和内地中央收集用户资料的系统有别,呼吁市民放心使用。
黄敬文补充指,“安心出行”下载量已达500万次,至今“冇任何嘢发生过”,每当有新功能时,当局亦会随即向市民报告以提高透明度,强调程式已通过独立审查,上载到应用程式商店时亦会有严格的审批,当局上月已公开程式技术规格、保安风险评估、审计和私隐影响评估报告等,以回应市民要求提高透明度的需求。
至于外界要求当局公开多时的应用程式介面(API),资科办则强调,上月公开的资料为独立第三方的报告,强调除了涉及知识产权和资讯安全的部分外,已尽量公开内容,认为现时的方案“行之有效”。
新版安心出可加入电子针卡
“安心出行”今次更新亦会一并汇入电子针卡二维码图像档案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选择汇入储存在手机内的相关二维码图像档案,多一个途径方便用户将纪录储存在“安心出行”内,并在有需要时展示。
关注组识:应公开不涉知识产权原码
数据科学家、互联网协会开放数据小组召集人黄浩华认为,当局公开程式技术规格是少有的做法,可谓有进步,惟有关报告内容简陋,“连grammar都错错哋”,形容“好似交功课咁”,尤其是与私隐有关的加密、解密沟通相关的内容落墨极少,市民难以掌握有甚么资讯会传送到伺服器,难以释疑。
黄浩华续指,当局以知识产权和资讯安全作挡箭牌拒绝公开API,反指当局有明确方法避过这些问题,包括公开不涉及大学知识产权的部分原码,又指资讯科技界专家可以“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等方法“爆到程式码出嚟”,强调当局拒绝公开API不代表能提高安全系数,形容当局现时的做法与业界的要求有距离,“并不贴地”,当局再加推新功能,难免会令人质疑,“顺手攞埋GPS permission(全球定位系统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