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长者自杀死亡484宗 创47年新高 撒玛利亚会:伯伯易感孤独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今日(31日)公布,本港去年自杀死亡数字为1,019宗,较往年稍升;而60岁以上长者自杀死亡数字为438宗,数字创47年有纪录以来最高。
该会认为,受疫情和经济影响,加上限聚措施致缺乏社交,市民容易累积压力。疫情对长者的情绪影响大,使他们与亲友及社会的连结减弱;部份长者因防疫资源不足,导致外出有困难,尤其独居长者遇上困难时,或不知道如何求助。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公布,本港去年自杀数字为1,019宗,即每10万人中有13.61人自尽身亡,平均每天发生2.79宗,整体数字较前年上升26宗。当中男性占六成二,女性占三成八;五成一人由高处堕下,两成半人上吊自缢。
去年60岁以上长者自杀死亡数字为438宗,占整体死亡数字四成三,较前年增加4.8%,数字创自1973年有纪录以来最高。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理事会主席周婉芬称,受疫情及限聚令等措施影响,去年24小时情绪支援热线当值义工的数字减少,共服务8,340宗求助个案和4,469宗非求助个案,整体数字较前年减少5,843宗。50至59岁求助者占两成,为各年龄层最多;而最常见的求助问题包括精神健康、家庭、人际相处、生理健康和就业。
周婉芬透露,部份个案涉及家庭主妇,“丈夫有时有工开,有时无工开”,使她们忧虑家庭经济及子女前景。亦有个案长期在家工作,全家困在家中致相处磨擦增加,尤其子女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家长压力更大。
自杀危机处理中心去年介入1,216宗个案,当中1,078为自杀危机者,女性占696宗,男性占382宗,30至49岁个案数字最多。三大具自杀危机的求助类别分别为家庭、经济和精神健康。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称,该会于今年6至7月进行有关60岁或以上长者情绪状况的调查,以街头访问和网上问卷形式收集613份回应,因此未能涵盖院舍及活动能力较差的长者。
调查结果显示,一成一长者自认情绪“非常好”,三成九人情绪“颇好”,三成半人情绪“一般”,一成一人情绪“不太好”,4%人情绪“非常差”。80岁或以上长者情绪低落的比例最高,占两成三;婚姻状况方面,丧偶、离婚或分居者的情绪亦较差。
长者的负面情绪主要包括自我形象低落、强烈孤独感、缺乏生存意义和缺乏自主能力。其中男性有强烈孤独感的比例达六成二,而女性有此感觉比例为三成九,曾展国认为或因他们的社交生活明显较女性少。
另外,分别有六成二和四成八情绪低落的长者表示,情绪问题源自健康状况及社会状况,而四成五人自感与社区疏离。
于整体评分选择情况“不太好”或“非常差”的受访者中,两成七长者于过去一年曾萌生自杀念头。
自杀危机处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说,疫情对长者的情绪影响大,使他们与亲友及社会的连结减弱,院舍长者甚至失去见家人的机会,“家人好少探望,无得同儿孙见面,对情绪一定有影响。”部份长者的防疫资源不足,导致外出有困难,尤其独居长者遇上困难时,或不知道如何求助。另外,有1至2宗长者个案涉及家人移民,但因数字太少未能达成显著结论。
他表示,当亲友留意到长者情绪低落,“可能明示暗示阿边个走咗几好”,不应避而不谈,反而要找多方面专业人士寻求协助。该会建议政府加强对80岁或以上长者的支援,并可尝试以有报酬形式让初老长者支援其他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