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厦定义过时 体育文化畀无处栖身 马逢国促政府回应诉求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自去年6月迷你仓发生大火后,发展局及地政总署加强规管违契工厦,不少栖身于工厦的文化艺术和体育团体均受影响。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委托新论坛进行民意调查,发现约57%受访者认为应该放宽工敷“传统工业”的定义,近七成人认为政府可放宽工厦规定,让艺术工作室、康乐体育、影楼、乐队练习室等用途的租用。
该意调查在2016年11月用音频电话随机抽样,成功访问了1376名市民,以了解他们对工厦用途和政府加强执管行动的意见。
根据现时的工厦政策,工厦只能用作传统的工业用途,例如生产厂房,货仓等,对于这种过时的工厦用途定义,有57.1%受访者认为“应该放宽”,认为“唔应该”放宽的只有22.8%。另外,对于现时有不少工厦单位,被用作艺术工作室、康乐体育、影楼、乐队练习室等等用途,有高达69.7%受访者表示“应该放宽”工厦的用途规定,让这些租户合法租用工厦。对于是否支持增加政策的弹性,简化申请改变用途的程序,更有79.4%受访者表示支持。
故此,调查反映,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认同目前的工厦用途定义过时,要求政府放宽定义,增加弹性,让文化艺术团体可合法地使用。
立法会议员马逢国表示,不论是业界和公众,都希望政府能放宽对工厦用途的限制,并且暂缓现时的执管行动。事实上,政府艺术文化以及体育用地严重不足,工厦某程度上暂时缓解文康体等行业的土地需求,但政府因为对工业用途定义严重落后,而更改土地用途的程序又繁复,令众多团体只能在法例的灰色带下经营,而最近的执管行动,令不少业界无辜受到影响,严重打击业界生态。马逢国要求,当局要正面回应业界的诉求,提供较长的宽限期,让业主及租户作修正、提供诱因让业主主动申请改变用土地用途,并简化申请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