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月台毛笔字出自谁之手? 退休工程师挥毫 旅客打卡热点
今日有书法男大闹港铁东铁线月台,连环在上水、太和、大学三站,以白油写下站名的书法,跟月台上的台名书法字体相当类似。其实,每次乘搭港铁时,不难发现墙身有大幅用“毛笔字”写成的车站名称。根据网上资料,早于20多年前毛笔字站名已刻画在月台上,陪伴着乘客候车。这些墨宝是出自港铁退休建筑师区杰棠之手,他为了减轻乘客侯车时的压逼感,于是建议用书法字粉饰月台。时至今日,毛笔字已成为港铁月台的“生招牌”及旅客打卡的必到景点之一。
今日(10日)早上7时许,港铁上水站、太和站及大学站的月台,被一名中年男子以用白色颜料,涂鸦月台墙壁及指示板,犹如练习毛笔字帖般“照办煮碗”写字。月台出现不少站名涂鸦,就像“九龙皇帝”曾灶财的街头涂鸦般,最后在大学站被捕。
网民赞字体秀丽 “九龙皇帝后继有人”
涂鸦月台属刑事毁事件,干犯者某程度上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有网民知悉事件后,有人认为男事主的行为虽不当,但是其字体秀丽简洁,好比书法家、写得一手好字。有网民更留言指“勿扼杀艺术家”、”“九龙皇帝后继有人”、“港铁应该贴告示,油漆未干!”、“又写得几好㖞!”等。
除了今次的毛笔字涂鸦事件外,港铁月台的毛笔字受不料人欢迎,由于字体充满浓厚的中国色彩,不少旅客于候车时尽情Selfie。过往,曾有外国的旅客游走所有港铁站月台,为了与站牌及毛笔字留念。
网民点睇?
勿扼杀艺术家
九龙皇帝后继有人
港铁应该贴告示,油漆未干!
又写得几好㖞!
月台书法字已有二十多年历史
早于2014年3月,港铁于社交平台facebook贴文指:“我哋月台上嘅书法字型经已陪伴大家二十几年,亦都成为港铁月台嘅特色之一。将军澳线同港岛线月台上嘅书法字型,系出自我哋退咗休嘅港铁建筑师区杰棠先生嘅手笔。”
根据网资料题示,已退休的港铁建筑师区杰棠,早年已移民到外国定居。区杰棠于70年代加入当时仍称为“地铁”的港铁担任建筑师,当年港岛线采用“隧道钻挖”的形式建造,月台的天花就好像一个“半圆拱形”的隧道管道。由于,该种设计某程度上会对乘客构成压逼感,担心有人因此感到不适。区杰棠忽发奇想,建议公司以艺术品纾缓天花的压逼感,加上港岛线的月台相对宽阔,因此替车站增添书法毛笔大字。
港岛线站名社为“行草”书法
区杰棠早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经表示港岛线的站名的字体为“行草”。根据典籍,“行草”接近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说是草化或草书的行化。但是,行草相较于“行书”比较草率。
“毛笔字”曾惹争议 坚尼地城站字体似简体字
早于2014年西港岛线坚尼地城仍未开通,有网民于网上贴出坚尼地城站的毛笔字,其中“坚”的毛笔宇写为“坚”,当年不少网民批评港铁采用简体字,做法引起了网民争异;当年港铁澄清指,该线的站名没有采用简体字,只是毛笔字的字型融入了字型作者的书法风格,另外设计只是为了添加车站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