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将“软餐”概念融入STEAM教学

撰文: 校园投稿
出版:更新:

近年世界各地均大力推动STEAM教育,透过融合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及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知识来加强学生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配合二十一世纪创新科技教育发展,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于2019-2021学年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协作,并于2021年5月15日合办“赛马会STEM自主学习计划公开课”,以此展示计划成果并促进香港学校在STEAM教育上的交流互勉。
(内容由“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提供)

此次公开课主题为「食得有尊严—利用食物科学改善长者膳食福利」,旨在以软餐形式改善吞咽困难人士的饮食健康与生活尊严。对此,学校专门邀请了致力推广软餐,为吞咽困难人士推行饮食革命的社企—“软餐侠”(Captain Softmeal)进行合作,让超过100位师生和教育界人士参与“软餐大酒楼体验活动”,并为参加者开设软餐制作体验。其中包括“软餐文化介绍”及“软餐制作”,令参与者得到难得的机会,接触这种入口即溶而且色、香、味俱全的新兴食物,并从中反思“饮食尊严与生存尊严”的意义。

是次主题与内容经由香港大学课程专家与该校老师协作设计,将“软餐”概念融入STEAM教学,通过科学、伦理与宗教、视艺等跨学科协作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究软餐背后的科学,并辅以自主学习及电子学习的元素,从制作软餐中应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另外,此次公开课的评课嘉宾为香港大学麦志强博士及学校发展主任麦恩旗先生,通过检阅课程设计与成效,肯定了STEAM教育模式对于整合跨校学习社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在电子学习和数码技术能力均具重要意义。

专业支援,协作向前

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从八年前开始踏上STEAM教育之旅,检视了数理、电脑及科技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初中课程统整,鼓励跨学科协作。由2017年起,该校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中心协作,加入“赛马会STEM自主学习计划”,并成为其中一所先导学校,透过自主学习(SDL)促进STEAM教育的发展。该计划旨在建立持续变革能力的21世纪学校领导学习网络,带领创新学校网络的发展,并配合于STEAM教育中实现自主学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和数码能力。香港大学的专业团队为教师提供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培训,让老师能够融合自主学习元素于STEAM教育当中。本年度中三STEAM课程「食得有尊严—利用食物科学改善长者膳食福利」能顺利推行,实有赖于香港大学的课程设计专家与本校老师协作,一同构建课程、设计教案及共同备课。

配合校情,创科护老

作为一所天主教中学,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一直著重学生全人发展,提倡关爱素质,透过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对身边人和事的关爱。该校早于多年前已成立长者学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义工服务活动,回馈社区,关爱长者,促进长幼共融。有学生在义工服务后,发现长者日常生活面对林林种种困难。是次课程源于有老师发现学生对改善长者生活需要感兴趣,便把是次学习主题的服务对象定为长者,培育人文素养,推动“明爱震夏人”的关爱素质。

设计整个课程STEAM教育组:邓文慧老师(左一)、卢逸龙老师(左二)、刘奕彤老师(左三)和黄俊源老师。(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提供)

为何要“食得有‘尊严’”? 负责是次课程的刘奕彤老师表示:“其实吞咽困难是长者很常见的问题,以往在护老服务中一直被忽视。在考虑长者的食物时,往往只考虑基本膳食营养素和安全性,却没考虑长者进食时的感受,结果就是长者往往需进食卖相及味道不佳的糊餐或碎餐,长期进食亦会影响心理健康。本校学生察觉到长者有这个需求,所以本年度与香港大学、软餐侠等组成团队,希望利用STEAM教育进行软餐制作,帮助推广软餐,提升大众关注长者的膳食需要。”随著本港老龄化的趋势,本港的安老市场亦在进行巨大的改革以应该将来的庞大需求,其中长者膳食的质素亦为重要一环。有见及此,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邀请本港软餐发展的先驱——社企“软餐侠”协作是次课程。“软餐侠”从日本引入软餐技术,为长者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来取代传统的糊餐及碎餐,令长者及吞咽困难者亦能享受美食,名符其实使长者食得有尊严。

扣连课程,深化课堂

中三科学中有关食物营养课题,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营养成分的价值,并且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士的营养需求。本学年中,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的一众老师把上述学科内容与伦宗科,生社科和视艺科进行跨科协作,建立“食得有‘尊严’”课程,一来供供机会让学生活用课堂上所学内容,了解及分析长者的膳食需要,深化课堂内容,亦能提升学生对社区不同群体的关注,真正达到全人发展,实现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因应疫情,体验活动亦需分组于不同场地进行,图中学生正协助来宾制作软餐菜心。(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提供)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难方法,透过从人的需求出发,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食得有‘尊严’”课程特意教导学生利用设计思维来进行STEAM探究,因为老师们深信要让学生能提出最切合用家需要的解决方案,就需要从用家角度出发,这正正是近年强调的“同理心”。刘老师表示:“为了深化学生的同理心,了解长者的吞咽困难的原因,老师们在课程设计时,邀请了生活及社会科和伦宗科进行跨学科合作。课程先由生活及社会科打响头炮,从社会角度探讨本港长者福利,引伸至社会对长者照顾不足的原因。接著,科学科为加强学生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特意设计了一位虚构人物黄婆婆。她患有高血压及吞咽困难,让学生更容易代入情境,为往后学习过程订立了目标。此外,为助中三学生选科,课程亦要求学生扮演营养师及言语治疗师角色,来为黄婆婆设计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餐单及制作适合她进食的爱心软餐。以职业为设入点,不但能加强学生的投入感,亦能让学生了解工作面向,增加对未来职业想像,有助生涯规划发展。制作软餐后,同学需根据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吞咽研究所的食物质地标准来进行测试,评定所制作的软餐是否适合黄婆婆享用。最后,为了深化同学的同理心及关爱美德,伦宗科进行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反思,并制作心意卡予长者,送上慰问。因此这个课程透过设计思维贯穿整个课程,除了培养学生STEAM技能外,亦推动人文关怀精神。”

学生化身小助手,协作来宾体验软餐烧卖课程。(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提供)

疫情反复,迎难而上

有鉴于本港疫情反复,课程设计早于七月便开展了,期间经历了多次修改。由于预视到新学年或会同样出现暂停面授课的停课安排、半日上课安排等情况,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老师们亦需研究课程能否以网课推行的可能性,并为课程制定了多个替补计划。有幸于教育局在全香港中小学推行的“自携装置”政策(BYOD),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的师生皆配有平版电脑,对网上自主学习有充分掌握,擅于利用网上电子学习平台,如:Google Docs, Microsoft Forms及Padlet,有效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即使因疫情问题突然停课时,课程亦能迅速及灵活地转换授课模式,真正达到“停课不停学”,提升学与教效能。

学生心声,声声入耳

3A 邱麒霖同学:“我认为这个课程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动手制作软餐的时候。吞咽困难患者需经言语治疗师评定适合进食的食物滑顺度,太软或太硬亦会影响进食。老师为我们设计了一位虚构人物黄婆婆,她需要进食滑顺度1倍的食物。我们制作时失败了,成品太软不成形,原来软餐的软硬度很受到凝固粉及水的比例影响。我们只好汲取失败的经验,细心计算好凝固粉及水的比例再尝试烹调。过程中若有一点点差错也会使最终成品不完美,因此要从错误中学习,再接再励。”

3A朱天乐同学:“这个课程让我感同身受,为吞咽困难患者的遭遇感到难过。有很多患者会因需吃糊餐、碎餐而感自卑及失落。有些人会认为糊餐、碎餐卖相及味道呕心甚至会当著患者面前说,这样会让患者很难受。我们应该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也不想患病,不想进吃那些食物,所以我们应该要易地而处,不应嘲笑他们。因此我认为软餐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而且亦应用心把软餐的卖相及摆盘弄得精巧美观。我相信他们能感受到食物当中烹调者所花的心思,吃得更加开心,更有尊严!”

教学相长,心系社会

是次活动最后在超过100位来宾参与下圆满结束,回想课程设计之初,一路经历的点点滴滴,刘老师亦有感而发:“软餐是一种新兴科技,即使老师们对它的认识亦不深,幸得学校提供资源,四出寻找相关专家为老师们提供专业培训,才使课程顺利进行,故此,整个课程除了帮助学生外,老师亦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确实,自本港早年开始推行STEAM教育后,由于没有详尽的课程指引,所以留给师生很大空间发掘所想所学,若能好好观察周边事物,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契机,亦可以发展成一个大型的STEAM课题,使得师生在课程中互相成长,砥砺前行。盼将来本港的STEAM教育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及解难,培养人文关怀素养,共建和谐社会。

(内容由“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提供)

欢迎所有中学、小学及幼稚园投稿至“01校园”,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及照片经电邮传送至campus01@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