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血肉衣裳】塑胶可变保暖衫? 回收被铺、坐垫制新羽绒

撰文: 洪琦琦
出版:更新:

香港天气反复无常。上星期阳光普照,风和日丽,今周却天阴下雨,气温骤降跌至14度。冷风嘘嘘,是时候翻出衣柜底层羽绒御寒。得到羽毛庇护下的我们,又有没有想过,给予温暖的羽毛是如何得来?有市场调查发现,只有两成的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时会考虑动物权益和环境影响,更有多于五成以上的受访者不知家禽是在清醒的情况下被拔毛。不想满肩鲜血,或许可利用羽绒以外的选择。有公司推出二手羽绒,即利用回收的优质羽绒制作崭新羽绒,同时也有更轻更易干的人造纤维羽绒,两者保暖效用不低于羽绒。

有公司加工塑胶樽,将其制成人造纤维代替羽绒。(洪琦琦摄)
有公司推出回收羽绒,筛选弃置的坐垫,被铺等物品。(Patagonia官方网页截图)

有主营户外服装的公司在上年年尾做出为期一个月的消费者调查,访问了约一百名受访者,了解他们在购买羽绒时考虑的条件。当中六成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三年内,曾购买一至三件羽绒;其中只有两成在购买羽绒时会重视动物福利,和考虑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造成损害。多于五成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一般羽绒是在家禽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拔走羽毛,过程血腥暴力,有禽鸟被拔至遍体鳞伤。

回收废置坐垫 重制崭新二手羽绒

有户外服装的公司自上年九月起推出回收羽绒。其位于欧洲的羽绒制作工厂自回收厂收集弃置的坐垫,被铺等物品。抽取羽绒后经过消毒清洗,以机器筛选有600FP的优质羽绒,(即一安士的羽绒蓬松起来有600立方寸体积。有一定蓬松程度的羽绒,可确保能锁定的暖空气)。此类羽绒的保暖效用和崭新羽绒无异,而回收羽绒可减少固体废物,有助减少环境损害。

人造纤维不透水,且容易风干,比羽绒更耐保暖。(洪琦琦摄)

塑胶樽成保暖衣 人造纤维或比羽绒更耐用

觉得回收羽绒太前卫?不如搞搞新科技。有公司加工塑胶樽,将它制成Fleece。Patagonia香港区经理陈瑞生表示,其公司在1993年已开始以加工塑胶樽,将塑胶樽辗碎制成胶粒,再继而制成抓毛保暖。其后再采用人造保温纤维Primaloft物料制造保暖外套,既轻巧又容易压缩,即使沾湿亦可保存98%的温暖度。

陈续指,由于羽绒遇湿蓬松度会减少,保暖效用会减低,人造纤维不会湿,保暖效用会来得较为持久,对于户外运动人士更为适合。如此加工可令超过200万个塑胶樽免被送堆填区。

若真的对羽绒情有独钟,消费者可多留意羽绒的羽毛来源。陈瑞生透露,其公司的羽绒产品全为可追溯羽绒,确保供应羽毛的禽鸟没有受到不人道的对待。陈表示,Patagonia依循国际认证标准,审查羽绒供应链上的农场、屠场和加工厂,确保羽绒来源具透明度和以人道方式对待禽鸟。

了解羽绒的羽毛来源,选择对环境友善,保护动物权益的羽绒,让自己御寒之余,也算为地球,为生态增添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