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完成两年培育计划 初创为何选择继续留在数码港?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提到创业,不少朋友都会希望参与一些孵化器计划。当中,“数码港培育计划”是数码科技初创的热门选择,因为除了可以获得最多50万元的创业资助,专业的创业指导、商业配对等服务外,更可以在培养计划的两年内,免费享用数码港企业发展中心的办公空间,所以数码港培育计划都是僧多粥少,每年130个名额,近年都录得几倍的“超额申请”,成功入围的都有一定水准。初创完成培育计划后,要腾出企业发展中心的办公空间予新一批的培育初创,但当中不少仍然希望留在数码港园区租用办公室继续拓展业务,究竟有甚么吸引他们呢?让从事监管科技(RegTech)的RISKflo以及绿色数据平台ESG Matters的两家初创,现身说法,分享成功完成两年培育期后,为何选择继续留在数码港园区。

海归创业家Felix:创科必须有舒适的空间

RISKflo是一家监管科技公司,专门协助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及保险公司电子化和改善评估表格、核对清单和申报流程内的业务规则。为配合发展新兴亚洲市场,RISKflo于2019年初在香港成立,并跻身数码港培育计划。今年2月毕业,RISKflo选择留在数码港。RISKflo行政总裁张浩年(Felix)表示,这是因为数码港对于初创公司有各方面的支持,可以令公司有更好发展,“数码港作为香港金融科技的大本营,园区内有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所以很方便接触和相约其他公司探讨合作空间。另外,因为我是从外国回流,所以觉得做创科必须有舒适的空间,而数码港园区邻近海滨公园,风景优美,让创业家在悠然舒适的环境下自由发挥创意。知道数码港扩建工程将会优化海滨公园,并加入更多绿化,相信到时会激发更多新思维。”Riskflo目前租用数码港共用工作间Smart-Space内的4人工作间,张浩年亦非常期待数码港第五期大楼的落成,希望扩建后可以搬到最少12人工作间,配合业务拓展。

为推动监管科技发展,张浩年(左)与一群志同道合的RegTech创业家成立RegTech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当中有不少在园区内的监管科技公司,数码港亦大力支持。而身处园区亦有助他和数码港的创业家组成员了解最新的初创支援资讯及园区活动,有助公司的业务发展。

置身园区紧贴行业发展趋势

ESG是指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及管治(Goverance),是近年商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亦备受投资者关注。ESG Matters由前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主管Glenn Frommer博士于2014年创立,致力研发绿色数据平台ESG Dashboard,收集和转换数据,更易估算企业的排放量及碳定价,让审核变得容易。ESG Matters于去年6月已完成培育期,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行销部助理主管杨婉雯表示:“数码港创业家组会为初创公司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为提供生意配对、培训、与投资者会面等,为初创公司提供不少机会。而且我们可以经常与园区内其他公司交流有关新科技发展的资讯,并积极参与园区内的社交及培训活动。”数码港经常在园区内举办多项活动,初创公司有机会接触不同持分者,包括行业协会、投资者、合作伙伴、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等,让初创公司有更多发展机会,及得到最专业的意见。

ESG Matters团队表示他们目前租用Smart Space的6人办公室,同样十分期待数码港第五座的扩建,相信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空间给予公司发展。

数码港第五期 更完善本地创科生态系统

数码港已汇聚超过1,650间初创及科技企业,园区中亦有不少具实力的公司及初创企业,栖息于各共享工作空间,透过互相交流,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然而目前园区写字楼及共享工作间的租用率高达九成以上,作为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的旗舰,数码港必须增建更多的空间以吸引更多创科公司及科技跨国企业进驻数码港,以完善本地创科生态系统。所以数码港已有扩展计划兴建“数码港第五期”,当中包括兴建一幢新办公大楼,提供办公室、共用工作间、数据服务平台、多功能会议厅及配套设施等,亦会同时优化目前的海滨公园,预计可以为香港带来数以十亿元计的经济贡献。

数码港可以提供数码科技方案落地的空间,让初创公司有机会测试不同产品及项目,所以大家在园区内所见的机械人、自动贩卖机等,其实都是出自数码港初创公司。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