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空气污染指数少2千小时 三年来最佳
今年蓝天似乎特别多,有环保团体分析过往几年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发现2016年指数达到高健康风险或以上的时数,比起2014年和2015年,都低了逾2,000小时。
是否代表今年的空气质素大大改善?环团指空气污染有所改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或者与交通减排有关,以及今年雨量特别多,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所以还需比较本地排放量和长期观测才能判断。
绿色力量分析过去3年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以及1999年至2013年的空气污染指数,发现2016年(截至本月20日)的空气质素大大改善。达到高健康风险或以上的时数(指数达7或以上)只有1,480小时,比起2014年的4,110小时和2015年的3,559小时,低了超过2000小时,分别少64%及58%。
指数达严重也减少逾100小时
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在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分为1至10+共11个指数,指数达7代表高健康风险,8至10为甚高,而10+则代表严重。2016年健康指数达到10或10+的时数只有194小时,比2014年和2015年少了超过100小时。
市区指数改善较郊区明显
绿色力量科学及自然护理总监郑睦奇指,今年的数据明显有改善,但根据过去空气污染指数的统计,数据经常出现升跌,需要长期观测才能判断。
郑睦奇解释指,今年市区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的改善程度,远比郊区多,因此推断改善原因可能与交通有关,他说:“可能是因为近年比较多旧车被淘汰,加上巴士强制安装催化器,以及2015年起实施的船只靠岸时必须转用清洁能源等措施,令市区的空气质素改善。”
今年雨量高出平均值
另一个原因是今年整体雨量故往年多,或者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带走,截至本月22日,天文台录得的累计雨量已有3023.1毫米,较平均值高出636.4毫米。郑睦奇说:“今年的1月是有纪录以来最多雨的1月,而10月亦出现了较以往多的台风,或者令空气中的污染物吹散。”他翻查过往数据,发现1月和10月都是香港空气污染的高峰期,推断空气质素因而整体而“变好”。
今年空气质素健康指数达10至10+的时数,减少至194小时,是否反映香港空气改善?郑睦奇解释指空气质素健康指数达7至10+时,对人体有害,甚至令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环境,所以即使整体数据有所提升,也不应该用全年的平均数判断空气质素,也不能用低风险的数据沟淡极端日子的数据。
郑睦奇指现时未能断言今年数据转好反映香港空气质素已改善,还需要比较今年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境外数据才能判断空气是否已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