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丧妻之痛患抑郁 获辅导渐走出伤痛:太太会一直在我心中
陈先生是位中年人,来精神科门诊求医,是因为太太过身后开始情绪低落,变得没精打采,睡不好也吃不好,生活好像再没有动力,对任何事也失去兴趣。他多次对我说:“没有了太太,人生好像没有意义了。我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样走下去。”
他的太太年前确诊乳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末期了。陈生和太太的关系很好,眼见太太所剩的日子不多,决定辞退工作,专心照顾太太。但太太的健康一天比一天差,最终离开了丈夫,留下两个儿子,与陈生相依为命。陈生说,太太是护士、是一个很好的妻子和妈妈,家里每个人都需要她。他接受不了太太的离开,也自责自己没有及早留意到她不适,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撰文︰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辛婥珩医生
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Elisabeth Kübler-Ross)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了“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这五部曲描述人们面对亲人逝世的心路历程,包括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每个人的经历也因人而异,阶段不一定顺序出现,亦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阶段。有些人可能只经历了其中几个阶段,亦有些人可能一直困在中间的阶段。
陈先生接受了抗抑郁药的治疗,也获转介接受临床心理学家的哀伤辅导,协助他了解哀伤的痛苦,接受太太已离开的事实,并带着和太太的回忆继续走余下的路。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过去和治疗的效用,他的情绪渐渐好转,动力都回来了。有一天他回来覆诊时告诉我,他找到新工作,是在戏院里售票,工作简单,又能面对不同的客人,是他喜欢的工作。他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另外,他的儿子考上了医科,决定立志行医,像妈妈一样照顾病人。陈先生为儿子感到很骄傲和自豪。他再也不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更不用再回来覆诊了。“医生,太太会一直在我心中,我知道日子要怎样走下去了。”
《香港01》“01医务所”与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合作,隔一个星期二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笔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静放,让水中物沉淀,然后变得清澈。愿你静心细味每一篇小故事,见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别人的内心,把事与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愿此专栏能安抚你情绪的波澜,享受岁月静好。更希望你把这份体会和你关心的人分享,好让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个伙伴。
故事细节经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