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2016年云图月历 教你看破风云悟人生 

撰文: 林若勤
出版:更新:

猴年将到,明天大年初一预计跌至9度。不过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香港,极端天气除了有机会令打工仔有多一日假,有多少人仍然会静静观察气候,欣赏天空呢?

风景摄影师攀山涉水,为求记录香港自然景象,而天文台就从网上征集香港气候照片,制作2016年月历,透过13张云淡风轻的相片,希望市民更珍惜蓝天白云,感悟人生道理。

宋文娟指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天,常常想有哪一份工可以常常望天,最终加入了天文台。(黄永俊摄)

碰上打风落雨,偶然会看见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宋文娟,在电视上一丝不苟地讲解天气预测。加入天文台20年的她,不仅熟悉知气象知识,亦看穿风云变幻:“读书时考公开试压力很大,望著云就会很舒服很放松,自此就喜欢看云。当人不只顾著眼前的事,留意四周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物也是很美好的。”

天文台自2014年把“蓝天白云”留著。他们透过半官方Facebook专页“社区天气观测计划”,向市民征集气候照片,去年便收集到近1000张,当中13张被挑选为《香港天文台月历2016》,而月历内更印有二维码(QR code),只要用智能手机扫描,就可自动连接天文台网站,讲解每种天文现象的原理和特色。宋文娟说:“月历中大部分的天文现象平常都会出现,只是一般人无细心去看,如果无留意,再美的事都是看不到的。”

宋文娟称喜欢用身体感受天气,干湿冷热都可以从皮肤感觉到。(黄永俊摄)

月历中有两张相片,出自风景摄影师潘志良。这一天,记者跟他踏上石硖尾后山的长长楼梯。他背著超过25磅重的器材上山,希望拍到太阳落在钦州街尽头的画面:“冬天太阳会在全年最南的位置,日落时就会把整条街照成黄金大道。”

除了自然风景,潘志良亦喜欢拍摄城市风景,从中观察到香港的土地问题。(梁鹏威摄)

潘志良说拍风景拍了十几年:“算是见证著气候变化,每年热的时间越来越长,冷的时间越来越短,也有遗憾。拍摄风景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培养了自己的耐性,而且明白很多事要珍惜,好天气不是必然的。” 他说例如夏天才容易看到彩虹,而且早上要望向西方,下午要望向东方,因为阳光要从这角度才会折射产生彩虹,看错方向就看不到了。“个人最喜欢自然和城市融合的景象,香港地方虽小但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园,有山有水而且很方便就能去到,是香港人珍贵的后花园。”

潘志良其中一张被收录在月历的相片,拍摄到青马大桥下的海雾。当每年春季吹南风时,温暖和潮湿的海洋空气被带到沿岸,遇上冷空气下降,最终凝结形成地面的海雾。(播志良摄)
天文现象“反曙暮晖”,主要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光受积雨云或高山等遮挡,形成岔开的光线。(潘志良摄)

月历盛惠44元,在网上的“政府书店”,和位于尖沙咀的地政总署九龙地图销售处出售。

《香港天文台月历2016》

(上)“ 弧状云”是罕见的积雨云,表面灰白色像一块被托起的棚架,大规模的弧状云出现,代表暴风雨即将来临。(左下) 日落时,阳光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和尘埃,蓝光会散射消失,剩下红光被云反射,呈现红色的晚霞。(右下) “积雨云”是由潮湿气流强烈擡升而形成,一般会带来骤雨,当发展成熟时更会带来雷暴和冰雹。

《香港天文台月历2016》

(左上) “卷云”一般会在高度超过6000公尺的对流层上,代表一整天都会是晴天。(右上) “积雨云”产生时,内里的冰粒互相摩擦产生电荷,并分离出不同极,最终电压大于空气的电阻时就会放电。(下) “糙面云”是首次出现在香港的罕见云种,云底呈波浪状,从地面往上看就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形成机制还未完全确定。

《香港天文台月历2016》

(上) “幞状云”是当高空中潮湿的水平气流,被向上发展的积云向上推,水汽凝结成帽状的幞状云。(左下)天文现象“反曙暮晖”主要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光受积雨云或高山等高物遮挡,形成岔开的光线。(右下) “层云”一般离地只有300米,常常会掩盖山腰或高的建筑物。层云预上冷空气会下降成雾,相反雾遇上热空气会上升形成层云。

《香港天文台月历2016》亦收录了极罕见的天文现象“雨幡洞”,连美国大学联合交流的网站“国际云图”亦以这照片作为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