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科大招募至少200名打针市民 冀研超级抗体助改良疫苗

撰文: 李恩慈
出版:更新:

疫苗接种计划推出至今,不少市民因各种理由犹豫接种,亦对疫苗保护力有所顾虑。科大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张栢恒称,将与港大和中大合作,进行为期1.5年至2年的研究。团队会招募至少200名参加者,比较于不同时期的抗体浓度水平,以及其抗体能对抗哪些变种病毒。
美国有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后,拥有“超级抗体”。张栢恒认为染疫和疫苗制造抗体的机制相似,相信或有接种者能拥有超级抗体。若能找出有关个案,或可运用超级抗体的基因排序,协助改良疫苗和治疗方案。

团队冀招募至少200名不同背景的参加者,市民可透过填网上问卷参与研究。(受访者提供)

张栢恒指,团队冀于未来半年招募至少200名不同背景的参加者,市民可透过填网上问卷参与研究。团队会根据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款式等条件,将参加者分为不同组别。年龄层可分成18至29岁、30至64岁、65岁以上;健康状况可分为是否有长期病患,譬如“三高”等。

另招募50名不打针市民作对照组

参加者将接受约5次抽血,包括打针前、打第一针后、打第二针后、完成接种后半年和一年。另外,团队亦希望招募至少50名不接种疫苗的市民作为对照组,接受1至2次抽血。参加者将于研究完成后获得报告,显示抗体浓度水平,以及应付各种变种病毒的保护力。

研究将运用尖端科技进行血清阳性测试,以及抗体中和测试。张栢恒指,中和测试的原理是模拟新冠病毒入侵,以了解抗体的中和能力有多强。研究亦会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显示抗体与病毒S蛋白结合的形状,“好似插锁匙咁,睇到个锁匙有几好。”他相信影像结果有助了解S蛋白结构,以改良新一代疫苗。

对沟针、打两剂复必泰一剂科兴市民感兴趣

除此以外,团队亦会为个别参加者进行深入研究,列出整个基因图谱,以至逐个细胞作基因测序。张栢恒直言对一些特别个案感兴趣,譬如早前“沟针”、先后接种两剂复必泰和一剂科兴的男子。

谈到“超级抗体”,张立即眉飞色舞,称美国有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后,拥有超级抗体。他认为染疫和疫苗制造抗体的机制相似,相信或有接种者拥有超级抗体。

他提出了三项超级抗体的条件,包括效能高、中和力强,稀释10,000次仍然有效对抗病毒;另外是广泛交叉,即能对付其他冠状病毒,包括沙士和中东呼吸综合症。若能找出有关个案,或可运用超级抗体的基因排序,协助改良疫苗和治疗方案。

科大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张栢恒认为,为本港市民进行研究有价值。(李恩慈摄)

外国不少类似研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张栢恒坚持为本港市民进行研究有价值,“成日话参考外国,但人哋情况未必适合套用喺香港,始终基因唔同,同埋(香港)人口密集,戴口罩习惯又唔同。”而比起临床测试,这次研究可包括较多长者和长期病患者,亦能找来两剂接种时间相距不同的市民,结果更贴近现实,具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