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教育|教师斥指引模糊忧踩红线 教育局:应引领多角度理解
教育局2月初公布“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指引,为中小学订立教学界线,教师需要重新掌握如何教学,有前线批评指引模糊,难以拿挰,忧误踩“红线”。
教学年资有约十年的通识科王老师说,现时课堂触及南海主权争议、新彊“再教育营”等,变得有所顾虑,要强调官方论述以求“自保”。任教常识科的陈老师则说,面对“举报教师潮”,选择弃用六四烛光晚会、七一游行相片讲解示威人权,怕被“断章取义”追究。在现今大气候下,二人都不敢上镜和具名受访。
教育局回应指,教师应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客观事实和理念,例如历史背景、道德标准和法律原则,以协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安教育系列.上)
延伸阅读:(国安教育系列.下)
国安教育|爱国校:师生应具国家意识 学者:遵官方论如政治宣传
指对小学不贴身 要死记硬背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中小学各科需渗入国家安全教育,根据教育局2月初公布的课程文件指引,小学生自一年级起要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包括知道解放军在本港职务,学习中央驻港机构的角色和重要性;知道危害国家安全四罪行名称、“基本含义”。
常识科课程重视以日常生活或经验,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任教小学有七年、小学常识科主任陈老师(化名)认为国安教育内容,与小朋友生活圈子抽离,脱离该年龄层的认知,学习效益绝不似认识食环署管理街市、清洁街道工作般“贴切”。
小学生要懂得《港区国安法》四大罪行: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恐怖活动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陈老师认为法律名称对于初小学生十分深,过往该科从未要求死记罪行,“例如只系话偷嘢犯法,都唔使记相关条例,你会唔会背条例定义呀?”
根据国安教育课程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学习层次更深入,包括认识国家安全的13个领域、研习相关的当代议题,认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等。教学年资有约十年的通识科王老师表示,“国家安全”概念抽象,要清楚理解何谓“国家安全”,先要清楚理解相对概念,何谓“国家威胁”,他批评教育指引未有明确解释,甚至以这一套陌生词汇工具,要求师生从新理解社会议题。
指教学关键是教材套
王老师解释,例如谈及经济危机、贸易纠纷,以往教学只会关注对民生就业、政府公共财政开支影响;面对生态问题,以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育角度去理解,如今师生也要从“国家安全”框架去理解。“日常市民、师生好难理解国际之间嘅纠纷,所谓嘅冲突,是否已经去到咁多个方位,究竟具体嘅威胁系咩、演变成点,其实系无从认知。如果无法理解威胁是什么,就会显得好空泛。”
他说,日后国安教育的教材套是教学关键,但从指引对概念诠译的空泛程度,已可预视相关教学内容,或沦为生硬的制度及法律知识,并非帮助学生灵活思考及分析,质疑能否达到教育目标,甚至提升国民身份认同的效果。
收起示威图片 依书直说
教育界多次表达,《港区国安法》红线“模糊”,教师培训或难足以应对教学,如今官方教育指引订立教学界线,却未为教师完全释除疑虑。
“社会与公民”是小学常识科六大学习范畴之一,当中让学生认识《基本法》下的个人权利与义务,包括享有“言论、新闻、出版、游行、示威等自由”。陈老师说,过去会用三至四堂时间教授和讨论,辅以六四烛光晚会、七一游行相片解说市民集会权利。
不过,现时只会用一堂课时教授,并会收起示威图片,“会跟足教科书、官方教材,以生硬的《基本法》条文轻轻带过。”有部份小学常识书已删走七一示威图片,陈老师坦言担心在课堂展示游行相辅助解说,会被“断章取义”,外人指责他“煽动”上街,在这情况下他只能选择“依书直说”。
自反修例事件以来,教育界出现“举报教师潮”。教育局指,由2019年6月中至去年12月底,指接获269宗涉社会动乱的专业失德投诉,当中两名教师遭取消注册,28人收谴责信,24人收书面警告,27 人收书面劝喻,28 人收口头提示。
资讯流通 相信教师不能轻易左右学生
在《国安法》“红线”边缘游走、教育专业与政治压力之间拉扯,通识科王老师说,近月向学生教授“现代中国”单元,触及南海主权争议、国家软实力议题时,不能再如过往般教学。
他解释说,诸如讨论南海主权争议,中国主张南海“九段线”,堂上一般呈现各国对岛礁的宣称,以至海牙常设仲裁法庭于2016年仲裁“九段线”违法的决定,让学生认知不同观点。不过,随著指引订明“国家安全事关重大”,授课时须指出“涉及国家安全的议题没有争议或妥协空间”,他担心留下开放的结论,会否抵触国家安全。
国家软实力课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形象,不过,近年中国因涉新彊“再教育营”等人权问题,受到多国批评及制裁。王老师说,近月他在堂上引用英国广播公司(BBC)对新彊“再教育营”的调查报道时,提及并强调中国政府立场,否认媒体报道、反驳外媒指控属“假新闻”,他形容这种提供官方角度的资讯是“自保”。
“依家中国官方立场是什么就要宣告畀学生听,以示我系畀过去更加客观持平,畀学生知道老师好清楚官方立场。”官方论述惹来一片笑声,学生似乎心领神会。他表示,反映学生对教学“红线”有意识,现今资讯流通,年轻人是否相信政府观点,非教师能轻易左右。
坚守岗位筛选“盲目爱国”资讯
教育前景泛起变化,两位老师身边不乏同行移民、转教其他科目,令他们不禁叹息。有同行选择离开任教的岗位,二人选择留守。陈老师期望日后能筛选“盲目”的爱国资讯,培育学生价值判断、良好品德及诚信,“唔系变小粉红、盲目觉得国家好就系最好。”
新学年通识科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替,将教授新科的王老师说,对通识科怀有“情意结”,即使科目面目全非,仍盼在夹缝中尽其所能,启发学生思考,建立公民价值观,“当教育专业使命存仍然存在,就会谂无论一套点嘅课程,都会揾空间点去发挥。”
教育局:维护国家安全不存在任何争议
教育局拒安排负责国安教育的官员受访解说课程理念及教学疑难。局方书面回复指,维护国家安全并不存在任何争议,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也是所有香港居民的共同义务。当局指,国家安全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一部分,与教导学生遵守法规、辨别大是大非问题、以及尊重他人的原则类近,教师应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客观事实和理念,例如历史背景、道德标准和法律原则,以协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局方重申,国家安全不应被作为争议性议题来教授,“学校应清楚指出维护国家安全是所有国民应尽的责任,当中不存在争辩或妥协空间;同时应培养学生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