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通过急症室加费逾一倍至220元 将交建议予食卫局
医管局大会今日(15日)通过服务收费检讨结果,建议全面上调公立医院各项收费,急症室收费调整百分比最多,将由100元上调至220元。医管局解释,希望分流部份急症室非紧急的病人到私家门诊,急症室集中处理急症,因此急症室收费调整较其他收费调整更为紧急。医管局将咨询市民意见,并将报告提交食物及卫生局考虑和决定,未有实施时间表。
病人组织下午到医管局请愿,反对在没有相应的门诊和夜诊、简化费用减免程序的配套下增加急症室收费,担心大幅加价令基层长者百上加斤,甚至延迟医治而令病情恶化。
医管局主席梁智仁指,医管局大会通过急症室加收费至220元建议,并会提交食物及卫生局。他又指,未来3个月会收集各方意见并向政府反映。换言之,实际加价时间表仍未决定,待政府拍板。此外,他指非符合资格人士及私家症病人收费必需调整,以定医疗资源分配的优次;强调社会上应负担部分医疗成本,并希望透过调整收费鼓励市民恰当使用急症室服务,改变市民求诊习惯。他又指,要有收费减免机制,让低收入人士有资助。
急症室收费大幅增加逾一倍,梁智仁解释,自2002年首次引入急症室收费前,急症室服务成本为570元,现时已升至1230元,局方是以用当年资助百份比和现在的成本作比较得出调整幅度。梁智仁续指,局方2015年委托独立机构作的调查指出,普通科私家医生的收费中位数为300元,与公立医院收费相差太远,要收窄差距才能改变市民的求诊行为,让非紧急的病人考虑到就近的私家医生求诊,急症室专注处理急症服务。
年增4万4千普通科门诊名额应付需求
医局管行政总裁梁栢贤指,2017/18年度起将增加4万4千个普通科门诊名额配合收费调整;但对于有病人组织要求增设夜间门诊,梁反问:“日间症都不足,夜间如何增加?”,又称之后有新医科毕业生加入公立医院,有望纾缓人手不足。2002年11月医管局首次引入急症室收费后,求诊人次大跌22%,梁栢贤预计是次调整未必达到上次的效果,但指现时公立医院急症室每年约有220万求诊人次,其中占65%为第4、5类属于次紧急和非紧急人士,“若改变当中10%至15%人士的求诊行为,已经系好多”。
公立医院急症室自2003年设100元收费后,10多年来都未曾调整价格。梁智仁解释医管局有责任定期检讨收费机制,过去亦试过几次,包括2002年订立急症室收费为100元,2003年时亦曾检讨符合资格人士、非符合资格人士及私家症病人收费,其后政府决定冻结收费,直至2012年才再作检讨。
梁智仁表示,报告同时检讨了公立医院住院、专科门诊及普通科门诊收费,报告建议提升收费水平,但与急症室收费比较,“逼切性不大”,最终上述收费是否调整,会交由食卫局决定。
病人组织:长者非滥用急症室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连玮翘表示,社协反对在没有相应的门诊和夜诊、简化费用减免程序的配套下增加急症室收费。连玮翘说,现时公营门诊服务量不足,也没有夜诊服务,急症室成为基层长者的唯一选择,不认同他们是滥用或误用急症室。虽然目前经济困难的非综援人士可向医管局申请医疗费用减免,但现时减免机制非常繁复, 担心大幅加价将令基层长者面对长期病患会百上加斤,即使身体不适亦因收费倍增而影响求诊意欲,令病情恶化。
基层长者或因加价拒求诊 病人组织:加价不人道
“争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联席”回应公立医院收费检讨表示反对和不满,指现时门诊服务全年爆满和夜诊数量甚少是急症室爆满问题的核心,不少基层因经济因素改为使用急症室,造成非紧急求诊个案大量增加,形容“透过加价方式排除基层市民使用公共服务的做法不人道。”联席估计 ,急症室加价无助减少使用人流,尤其长假期前后的日子。
联席建议,政府及医管局长远应增加人手配套及扩大社区门诊服务、增加开放夜诊服务。联席又建议参考长者医疗券的做法,向低收入家庭儿童派发医疗津助或现行“公私营门诊协作计划”中加入基层名额,让基层市民在经济可负担水平下获得医疗门诊服务。
陈沛然:立法会须讨论医管局收费调整机制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则表示,同意是时候检讨急症室收费,但认为是否大增至220元有商榷余地,他相信收费效力不会持久。陈沛然又指,现时医管局各项收费调整没有机制和指引,要求在立法会讨论医管局各项收费调整的机制和指引、急症室分时段收费,并研究向持医生转介信而需入院的病人收取原价或是豁免收费。
食卫局回复称,医管局稍后会将建议递交政府考虑。待收到医管局的建议后,该局会作出考虑和跟进。在检讨和考虑建议的过程中,会考虑各相关因素,例如服务成本、服务使用情况、市民的负担能力、社会的经济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