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客转攻生态文化游 学者倡地质公园征费 推城市郊野游套票

撰文: 赖卓盈
出版:更新:

五一黄金周昨日结束,共有110万人次访港,当中约92万为内地旅客,较去年同期升约20%。西贡万宜水库、麦理浩径等郊外景点,以至旺角和油麻地等横街小巷,过去数天均人山人海,成为不少内地客热门景点。

有学者分析,疫后内地旅客更倾向于郊外徒步、港怀旧文化景点,同时倾向即日往返内地,人均消费较低,建议政府在地质公园增设保育收费,平衡管理公园的支出,并允许在郊外经营付费营地,增加旅客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多保育本土怀旧景点,构思结合城市与郊野的多日旅游套餐,并提供多日票或套票优惠,提升旅客留港过夜的诱因。

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有110万人次访港,约92万为内地旅客。(郑子峰摄)
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有110万人次访港,约92万为内地旅客。(郑子峰摄)

倡郊外地区引入美食车 允经营付费营地

经济学者李兆波指,疫情后内地旅客旅行模式转变,更多旅客倾向到郊外徒步,并选择即日往返内地,因此在零售和饮食上的消费力度较低。他建议政府参考澳大利亚巨石景点乌鲁鲁Uluru做法,在地质公园收取数十元的保育费,平衡管理公园的支出,并增加旅客来港的经济效益。

他亦建议政府在万宜水库等郊外地区引入美食车等餐饮服务等,或容许在郊外经营付费营地等。惟他强调价钱必须合理,“当佢哋选择低消费旅行模式,我哋都需用平民化服务吸引佢哋消费。”

位于西贡的万宜水库是小红书上的热门景点,五一假期期间吸引大量旅客前往。(资料图片/颜铭辉摄)
李兆波建议政府考虑在地质公园收取20至50元的保育费,从而平衡管理公园支出,并增加旅客来港的经济效益。(资料图片)

学者建议推城市郊野多日游套餐 吸客留港过夜

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振英亦指,疫后内地客更重视文化和绿色旅游,购物不再是首要目的,吸引内地客留港过夜成带动经济的重要因素,她建议旅游业界推出结合城市与郊野的多日旅游套餐,并提供多日票或套票优惠,提升旅客停留的诱因。

对于在郊野公园征收保育费,她认为适当收取保育费可管理游客数量,并为景点带来经济收益。她并引述一份内地有关跨境旅行的研究指,近七成高端旅客均愿意支付溢价以支持具社会责任的旅游服务。

尹振英指,疫后内地客更重视文化和绿色旅游,购物不再是首要目的。(受访者提供)
杨淑芬指,深圳推出一签多行后,当地旅客来港次数越趋频繁,不再流连于传统景点,反而选择观看香港的独有节庆盛事及文化活动。(资料图片)

内地客爱深度游 多保育本土怀旧景点

除了郊外徒步,近年亦有内地旅客选择到港深度游。旅议会总干事杨淑芬指,自深圳推出一签多行后,当地旅客来港次数越趋频繁,对港熟悉程度增加,部分旅客不再流连于传统热门景点,反而选择观看香港的独有节庆盛事及文化活动,如到鹅颈桥看打小人、参加历史导赏团等。

她指,这类旅客注重旅行体验,购物意欲较低,因此不应单以“购物”作招徕,反而应向他们推广香港独有文化和山径等,推出更多深度游产品,吸引他们在港过夜和消费。“要令佢哋觉得只系一日行山系唔足够,要留多一日先得。令佢哋行完山愿意留低食海鲜、睇埋盛事,甚至第二日到凤凰山睇埋日出先走。”

尹振英表示,香港的怀旧景点亦是对旅客的吸引力之一。她举例,不少旅客会到访九龙城寨公园、尖沙咀前水警总部和文武庙等地,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想象旧时香港的面貌,保育与适当翻新这些景点对吸引旅客,和打造旅游城市形象至关重要。